因為藍瓶(Blue Bottle)所帶起的手沖風潮,使得近幾年日本年輕人更追求單品咖啡的味道。不過因為手沖需要更多得專業技巧,所以無法快速複製。
筆者過去曾在台北知名手沖咖啡廳「引路咖啡」學習手沖課程。該課程的謝詠翔老師曾提過手沖最重要的部分在於沖煮節奏上的掌握。舉凡咖啡粉的粗細、不同濾杯款式所導致的流速變化到沖煮者本身注水的大小都會大大影響沖煮節奏,因而改變咖啡沖煮出來的味道。
筆者認為路易莎採用全自動磨豆機固定咖啡粉粗細、聰明濾杯來穩住沖煮節奏便能大大減少變因,這一系列的「手沖標準化」便是進入日本市場所需的切入點。
在台灣的路易莎選擇手沖飲品,會根據現場狀況而有品質變動,門市高峰期與員工操作的專業度,會影響明明是同一杯耶加雪菲,不同家店喝起來口感完全不同,這點如果放在日本,以日本員工的細緻度,有完整的員工手冊和教育訓練下,可能會是一個決勝點。
日本全國光連鎖咖啡品牌的店家數便超過六千家,大規模連鎖展店滿足成熟的日本咖啡消費者,更別說高度密集的超商也都提供多樣化的咖啡選擇,如果台灣連鎖咖啡品牌,在上一波手搖飲業者進軍市場的嘗試後,也開始想擴展赴日,從手沖到餐點、空間使用與環境體驗上,必須先想清楚能帶給日本消費者什麼嶄新的服務,不然早已被六千多家各有特色咖啡品牌養刁的日本消費者,恐怕是不會輕易買單的。
作者為創業家,旅居日本第12年。臺灣出生,早稻田大學企管碩士、經濟學學士,取得日本房地產仲介專門執照(宅地建物取引士)。
本文授權轉載自筆下談日本,未經同意不得轉載,小標為編輯所加
責任編輯/周岐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