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內需市場失去動能,台商大賺中國錢的年代已過?這7檔台股點出台廠挑戰

2021-11-08 10:40

? 人氣

高度倚賴中國市場,這7家台股被拖累。(圖/財訊)

高度倚賴中國市場,這7家台股被拖累。(圖/財訊)

中國的疫後經濟復甦力道不僅因其第3季經濟成長數據引發憂慮,對於高度倚賴中國內需市場的台商來說,從近3年中國獲利認列的變化,也可看出端倪。

就在11長假黃金週結束,中國遊客擠爆各觀光景點、創造出高達人民幣3990億元的國旅收入後不久,中國政府於10月18日公布今年第3季經濟成長數據,GDP(國內生產毛額)年增率僅4.9%,相較於第1季超亮眼的18.3%、第2季7.9%的表現,第3季增幅的弱勢,超乎市場預期。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而且由於去年第3季中國才剛自新冠肺炎疫情陰影中邁出復甦的腳步,基期並不算高,因此東西方多位經濟學家的分析都認為,今年全年中國經濟成長表現愈來愈難令人樂觀。

三面向弱化 第4季有隱憂

但事實上早在第3季之前,由於各地疫情嚴重程度不同、各產業衝擊程度亦不同,中國的高經濟成長數據下,內需市場的續航力就已暗藏隱憂。群益華夏盛世基金經理人謝天翎接受《財訊》採訪時便指出,中國政府調控地產投資的影響性,其實是逐步顯現,像是中國上半年房地產開工情況已經開始放緩,導致被視為景氣火車頭的房地產投資支撐經濟力道漸弱。在投資、消費、出口三大面向都不能盡如人意的情況下,中國第四季經濟成長放緩的壓力確實仍在。

由於自1990年代起,台商前往中國投資即蔚為風潮,台股中以中國獲利為最大進帳來源的企業也不在少數。但在內外因素影響下,中國內需市場的光環已褪去。《財訊》雙週刊根據上市櫃企業所公布的財報,自2019至2021年上半年間,認列中國損益占稅後淨利逾50%的企業多達數百家。但其中有7家以中國內需市場為主的企業,今年上半年在中國的獲利情形,並沒有隨著中國上半年累計GDP年增達12.7%的經濟成長數據大躍進,表現甚至較去年疫情最低迷時呈現衰退,顯示靠中國內需進補的經營策略,正在面臨挑戰。

這當中,水泥龍頭台泥今年上半年所認列中國獲利便較去年同期大減逾25%,亞泥上半年雖然維持正成長,增幅也與GDP相當,但其實所認列中國損益占同期淨利的比率為62.25%,相較2019年及2020年同期分別為80.95%、78.31%,明顯呈現逐年下滑。法人認為,這反映在中國的房地產調控政策及基建推動力道減弱下,水泥價格低迷的市況,已使水泥雙雄的中國金雞母逐漸消瘦。

基層無感 消費活動很熱絡

根據《財訊》報導,中國獲利較疫情時衰退最多的,為風電供應鏈上緯投控。法人分析,中國風電補貼在去年結束後,產業競爭相當激烈,市場新進者不少,零組件業者的毛利也因此被壓縮。不織布大廠南六以及保健品生產業者大江的中國獲利認列減幅也不低,同樣也透露了因內需未跟上成長的腳步,產業面臨調整的情況。

雖然台商多半認為,中國的經濟成長之路怎麼遭遇逆風,整體內需規模仍然可觀。一位東莞台商表示,「大都市裡的餐廳還是人聲鼎沸,高檔酒店訂房平日常遇到客滿,國內線班機更多半一位難求,除了商場大概比較受到電商的影響,一般消費活動可以用馬照跑、舞照跳來形容。」

但他也透露,房價確實明顯下跌,民企的物業開發限制也愈來愈多,這一點遲早仍會影響其他投資或消費行為。謝天翎也建議,中國為了穩增長,目前政策資源高度集中在新能源及電動化發展趨勢的產業上,除此之外像週期性的上游資源品、中游結構較弱的代工製造業,以及下游大眾品的消費,動能皆未見明朗,在投資考量上宜保持警戒。

高度倚賴中國市場  7家台股值得關注-圖表(圖/財訊)
高度倚賴中國市場,這7檔台股受到拖累。(圖/財訊)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財訊,未經同意不得轉載

文/陳雅潔

責任編輯/郭家宏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