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收銀行員賣水箱,它營收飆新高、勁敵爆破產 全台每10台車,就有6台裝吉茂的產品

2021-11-14 13:10

? 人氣

吉茂精密董事長兼總經理劉彥狄。(圖/商業周刊)

吉茂精密董事長兼總經理劉彥狄。(圖/商業周刊)

台灣最大的汽車水箱工廠,竟然是一群前銀行員在管的!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這家公司是吉茂精密,台灣路上跑的10台車,其中就有6台是裝它的水箱。它專攻汽車水箱售後服務市場,而且透過大股東、全球第二大汽車零組件廠日本電裝(Denso)等,間接打入豐田集團相關車系,與日產、三菱汽車等大廠供應鏈。

今年上半年,這家公司營收創下同期歷史新高,但與此同時,它最大的對手、全球汽車水箱龍頭英瑞,今年年中財報難產,營收主力美國子公司,還一度聲請破產重整;甚至,另1家北美競爭者Spectra Premium Industries去年甚至宣布破產。

對手紛紛亮起紅燈,吉茂卻反而逆勢成長。關鍵,這間公司背後是一群銀行出身的管理團隊。

攤開吉茂管理階層名單,1級主管共7人,裡頭就有4人具備銀行資歷,超過一半,包括董事長劉彥狄、業務副總經理江品奇等。

首要控制風險
找大廠入股降彼此營運弱點

「以前我做催收,我接觸的企業,很多連失敗的時候,都沒有危機意識,」劉彥狄曾在中華商業銀行(後由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接收)7年,其中5年待在帳款催收部門,看過太多破產、欠債的案例。

劉彥狄的父親是吉茂原始股東,在1999年,他放下銀行業的鐵飯碗,回來任職,到2004年成為總經理。

「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中部的上市公司,幾乎全部滅頂,」連當時吉茂,都曾出現財務危機,他並且看到不少企業主,不勒緊褲袋度日,反倒跟銀行借更多錢,試圖一搏翻身,下場卻個個慘烈。

尤其,吉茂主力在汽車售後市場,生態與原廠零件截然不同。原廠零件賣的是汽車大廠,重視品質,供貨也穩定,不易被倒帳;售後市場賣的是副廠牌,客戶是汽車零件通路,重視價格和速度,看市場風向吃飯,被客戶倒帳的風險也高。

再加上,中國紅色供應鏈崛起,更不利吉茂生存。一位車燈大廠堤維西交通工業採購主管指出,吉茂競爭來自對岸,中國就有上百家的對手,價格競爭激烈,「(中國供應商)就是蠶食鯨吞,不管做不做得到,絕對是以接到訂單為目的。」

但為何吉茂沒有被打倒?劉彥狄接手吉茂後,最重視的,就是控制風險。

他的第一招,是看準原廠零件廠的弱點,把兩者拉在一起,讓彼此的營運風險都降低。

「當大環境的景氣不好,OEM(原廠製造)的生意就會掉下來,」江品奇解釋,在2008年金融海嘯時期,不少原廠的生意掉了逾2成,不過,因民眾用車需求不變,改開二手車,零件容易損壞,售後市場的機會反而增加。

而且,1款汽車上市後,通常在第三年至五年起,零件需要更換,因而進入售後市場。所以,不同於原廠業者,售後市場通常等車款設計底定之後,才進行設備投資,避免投資後,遇到改款、或是銷售不佳的車型賠錢。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