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夜市擺攤到開幕1年就獲米其林餐盤推薦!沒有名師指導的EMBERS主廚郭庭瑋,如何征服饕客的心?

2021-11-28 10:30

? 人氣

郭庭瑋將日式食堂賣了,開了以農業、食物研究為主的餐酒館「好福食研室」,不過他坦言,雖然好福是餐酒館,但在初期他通常「不務正業」,沉浸在農業、土地和親自做田野調查中,他參與「銀珠香米助耕計劃」,發起群眾募資來援助計劃,也是這時他到了泰雅族部落發源地,他回憶起當時的情緒依然很震撼:「說來煽情,但當時我才意識到我根本不識何謂台灣。」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在開了好福食研室的5年期間,郭庭瑋深入那些雖然只距離台北4個小時車程,卻彷彿不同世界的部落,郭庭瑋表示,教育沒有成就這片土地,反而在這段時間他翻山越嶺、走過懸崖,才真正與這塊生活了30年的土地產生連結。這時的郭庭瑋第一次有種「好像知道怎麼煮飯」的感覺,他心目中作為廚師最重要的「data base(資料庫)」已逐漸滿載,他心想:「是時候向他人訴說。」因此,EMBERS開幕了。

潮排骨。(圖 / 取自食力foodNEXT)
潮排骨。(圖 / 取自食力foodNEXT)

 

潮排骨:潮意指潮汕沙茶的發源地,卻也成了我們餐桌上熟悉的味道。特意以泰國鹹醃蟹、哥倫比亞可可、辛香食材煨煮陳放後的風味等外來食材製作成熟悉的沙茶味。在勻稱油脂的豬肉涮上沙茶置炭慢烤,發酵醬汁散發草莓果感的氣息。

「EMBERS是我這幾年來的累積。」郭庭瑋對於餐飲或Fine Dining界,就像是突然蹦出來的,一個沒有名廚當老師、沒有在星級餐廳學習過,甚至曾在夜市求生存,卻靠著充滿文化底蘊的料理,一步步帶人窺探真正的台灣,以及這片熟悉卻也不熟悉的土地。

「很多人都說EMBERS是原住民餐廳,但我反而覺得這就是台灣味。」郭庭瑋認為很多人對於「台灣」很狹隘,並反問難道只有夜市小吃代表台灣味嗎?原住民文化其實也是台灣的一部份。

而在2021年米其林餐盤推薦餐廳中,EMBERS首次入選,對於獲得米其林推薦,郭庭瑋其實並不自滿,反而笑著說,希望有一天能被米其林歸類在「台灣料理」。

拾八豆。(圖 / 取自食力foodNEXT)
拾八豆。(圖 / 取自食力foodNEXT)

拾八豆:由豆之花、豆棗、豆酥、豆干、豆豉、酸香汁組成。拾,撿拾之意,以布農族的拾豆、種豆、保種為概念,將黃豆以八種方式製作呈現。採用池上豆芳華花蓮一號黃豆,濃郁豆漿轉化爲嫩感的豆花,配食以豆棗、豆酥、豆干、豆豉,增添口感中酥、香、鹹的層次,淋上風味發酵汁以酸香相襯。

料理是「照料土地,理解自己」

對郭庭瑋來說,廚藝、技巧都是可以學習的,反而料理的意義,或是如何料理這個食材,就取決於對食材的瞭解,因此他覺得「沒有文化哪來料理」,廚師與廚工的差別就在文化。

最後,對於料理的詮釋,郭庭瑋有一套獨特的看法,「照料土地,理解自己。」這句話恰好也可以理解他是怎麼從一根未知辣椒,踏上認識台灣這片土地並創立​EMBERS的原因。

四獸仔。(圖 / 取自食力foodNEXT)
四獸仔。(圖 / 取自食力foodNEXT)

四獸仔:由米麗露、黑胡椒椪糖、蜜金棗、小米粩組成,是由台灣傳統甜食製成庶饈小點。茯苓糕製成討喜的可麗露,外層蜜香來自萬丹紅豆與黑糖核桃椪糖,甜脆外殼高溫後的焦香,內餡是鹹口的黑胡椒風味,蜜金棗,酸甜的蜜漬晶透金棗,小米粩,仿小米穗,加上傳統手工麻粩製程,再以蓬鬆脆口感裹上大麥糖與小米。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食力foodNEXT(原標題:從夜市擺攤到開幕1年就獲米其林餐盤推薦,沒有名師指導的EMBERS主廚郭庭瑋靠台灣味征服饕客)

責任編輯/陳怡蓁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