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今6500萬年前,地球上的恐龍絕跡滅種,多年來,許多理論家提出了許多解釋,包括彗星撞地球、火山爆發造成類溫室效應等,英國研究人員在模擬當時環境後,認為彗星撞地球以及火山爆發等原因都有充分的理論支撐,也相信確曾發生,但他們提出不一樣的恐龍滅絕論點:核冬天(nuclear winter)。研究成果將發表在地質學會期刊(Journal of the Geological Society)中。
模擬環境推論
由英國艾克希特大學(University of Exeter)、愛丁堡大學(University of Edinburgh)以及倫敦帝國學院(Imperial College)所共同組成的研究團隊,在實驗室中模擬了6500萬年前的地球環境,試圖瞭解當時彗星撞地球對地球上生物的影響,當然,也包括恐龍。
實驗室中還包含1座高熱熔爐(heat furnace),以及許多動植物的相關樣本,他們以電腦模擬並記錄了彗星撞擊地球產生的高溫及其影響,結果發現,不論是彗星撞擊地球或是隨之而來的火山爆發,雖然會產生極度高溫,但影響的範圍卻不足以讓恐龍滅絕。
根據美國加州柏克萊分校(UC Berkeley)阿瓦瑞茲教授(Luis Alvarez)的推論,由6500萬年前地層中發現大量的銥(Ir)含量,證實當時地球曾遭彗星撞擊,地點在現今墨西哥的猶加敦半島(Yucatán Peninsula)地區。
根據模擬實驗,彗星撞擊地球產生的溫度約為攝氏500度,維持時間不到1分鐘,這次的撞擊影響範圍最遠可及現今的紐西蘭一帶,但地表溫度已降至攝氏200度以下,雖然高溫時間可達近7分鐘之久,但卻無法產生先前所推論「地球變成大火球」的效應。
核冬天造成恐龍滅絕
艾克希特大學地質科學研究室的貝爾雪(Claire Belcher)教授解釋,從模擬環境的數據解讀出,當時彗星撞擊地球及其引發的火山爆發確實產生了超高溫,「如果有火球,也是部分地區,不可能遍及全球」。
生活在受高熱火球侵襲部分地區的生物,推論以躲在洞穴或盡量逃離的方式求生,但是對於恐龍這種體積龐大的生物來說,由於無法找到合適的隱蔽處,受到高溫的傷害遠高於體積小的生物。
Doubt cast on global firestorm generated by dino-killing asteroid- read the paper free online: http://t.co/GOpytseJdc pic.twitter.com/1iVCuRjVuE
— Geological Society (@geolsoc) 2015 1月 23日
貝爾雪指稱,這項研究結果並沒有推翻彗星撞擊地球的推論,但先前具此推測恐龍因高溫燒死或熱死而絕種的說法,可能站不住腳。貝爾雪指出,撞擊後產生的大片塵土可能才是讓恐龍滅絕的主因。
由於當時的撞擊點可能廣達200公里,這些撞擊點所產生的大量塵土進入大氣層,遮蔽日光的結果「才會對全球有影響」。結果指出,這些大批塵土阻絕了日光對地球的照射,氣溫開始下降,許多恐龍賴以為生的動植物也因此死去,產生類似核冬天的效應,在低溫與食物短缺的雙重衝擊下,造成了恐龍這類大型生物的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