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平淡生活卻拍得如此動人!《海街日記》以食物與三場喪禮描繪出一個「家」真正的模樣

2022-01-30 11:00

? 人氣

電影《海街日記》以食物與三場喪禮描繪出一個「家」真正的模樣。(圖/取自imdb)

電影《海街日記》以食物與三場喪禮描繪出一個「家」真正的模樣。(圖/取自imdb)

是枝裕和於1995年執導首部電影《幻之光》,開啟創作劇情長片之路。其擅長從家庭出發,描繪平淡卻又真實的情感互動與家庭生活中的瑣事,細膩的拍攝手法、充滿巧思的細節設計,以及發人省思的劇情故事,為他累積不少粉絲。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而經典作品《海街日記》,平淡安穩的敘事、溫柔清淡的畫面,讓他在台灣更是備受喜愛。他不只拍下四姐妹的故事,更同時寫著你我的人生,或許看完《海街日記》後,也會為之感嘆「我們都無法成為自己想成為的大人」。

一、父親喪禮-三姐妹與同父異母的小妹相遇

「小鈴,要不要來鎌倉,跟我們一起住?四個人一起。我們房子雖然很舊,但很大,大家都有工作,也養得起你。」

父親外遇加上母親的離去,使大姐香田幸從小被迫身兼母職,照顧二姐佳乃與老三千佳。數年後,父親的喪禮中,三姐妹遇見了同父異母的小妹鈴,但她親生母親早已過世,繼母也並未善待她。於是,在幸的邀請下,便展開了四姐妹的同居生活。

這看似接納鈴的表現,是原諒鈴母親的象徵,還是只是想表現自己無私的舉動呢?電影裡並沒有人作出解答,僅見早熟的鈴明白自己母親被視為破壞別人家庭的壞人,認定三位姐姐都討厭自己,但為了不再次失去「家」,便壓抑自己的情緒,不談論思念的父母,避免讓姐姐們回想起不好的回憶,選擇做一位乖巧聽話的小妹。

海街日記劇照。(圖/取自imdb)
海街日記劇照。(圖/取自imdb)

二、外婆七年忌-老屋不再是痛苦回憶的存在

「妳根本沒權力處置這個家,照顧庭院麻煩?妳又沒照顧過,妳一走了之又懂什麼?」

外婆的七週年忌日之際,三姐妹十五年未見的母親終於回來。然而,她卻提出出賣老屋的打算,幸一氣之下便與母親起爭執,認為不負責任拋棄孩子的母親,並沒有處置老屋的權力。

三姐妹當中,對父母的怨恨尤以幸為最深,因父親的外遇行為,成為破壞家庭和諧的禍源,再加上母親不負責任地拋棄,使最年長的幸不得不成長,以照顧兩個妹妹。然而,幸的曖昧對象便是有妻之夫,即便討厭自己的父親,自己卻仍步上他的後塵。

父親的過世、鈴的出現、母親的拜訪、幸曖昧對象邀約私奔美國,都打亂原有的秩序,讓原本和諧相處的四姐妹開始出現爭執,也讓彼此的想法產生交集,交換彼此隱藏多年的秘密。

對三姐妹來說,老屋不再只是過去痛苦回憶的存在,更非被迫承擔的責任,反而在外婆的七年之忌後,轉化為四姐妹一同形塑的「家」的模樣。

是枝裕和擅長以食物串連家庭的記憶與情感,《海街日記》中便出現許多象徵性的食物,如代表父親的吻仔魚、象徵母親的海鮮咖哩,以及外婆的竹輪咖哩。其中最重要的家庭象徵即為梅酒,鈴明知自己不能喝酒,卻仍堅持喝下家裡釀的梅酒,期許自己能融入這個家;而三姐妹的母親臨走前,幸交付祖母釀的最後一點梅酒,亦透過梅酒的贈送與母親達成和解,也象徵著幸原諒了曾拋棄她們的母親。

海街日記劇照。(圖/取自imdb)
海街日記劇照。(圖/取自imdb)

三、二之宮阿姨喪禮-海街不再是陌生城鎮,而是我們的家

「美麗的事物依舊美麗,真讓人開心。」

透過鈴的視角,讓原本陌生的姐姐們、家庭到整個城鎮,在一次次的坦然與釋懷中,漸漸卸下心防,成為一個真正能包容自己、接納自己的「家」。

父母所犯下的錯,不該由孩子們承擔後果,明白這道理後的四姐妹,放下對彼此父母的成見、悔恨與愧疚,重新了解彼此,並透過彼此的回憶拼湊出她們童年各自錯失的時光,關於父親、關於外婆、關於自己的母親,年幼時不完整的記憶,在長大後拼湊出完整的模樣。

是枝裕和以三場不同的喪禮儀式,呈現出不同層次的家庭樣貌,描述四個性格不同的女孩,從陌生到熟悉,逐漸建構出「家」的過程。並以食物作為人與人之間的羈絆,從梅酒、魩仔魚再到咖哩飯,都是作為一個家重要的記憶,而在餐桌上,那些說出口的、沒說出口的,以及不需要說出口的,圓滿與否、有著小缺陷與否,只要一家人待在一起,便能溫柔地放下。

文/賴珮瑜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電影教我們的五件事(原標題:影評|平淡生活卻拍得如此動人!《海街日記》以食物與三場喪禮描繪出一個「家」真正的模樣)

責任編輯/陳怡蓁

喜歡這篇文章嗎?

電影教我們的五件事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