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超市龍頭全聯宣布併購零售老二大潤發,不僅震撼市場,後續更傳出統一有意「迎娶」台灣家樂福。當外界關注本土實體零售版圖移動,全聯更關心電子新勢力崛起,電商蠶食鯨吞線下零售,讓全聯備感威脅。
根據經濟部統計,近3年台灣無店面零售業銷售額年增率高速成長,其中又以「經營網路購物」銷售額成長率最高,達44.57%。反觀超級市場零售業,雖然108年突破新台幣2000億元大關,每年維持成長動能,不過年增率僅4.6%,近3年單年成長率低於5%;兩相對照,電商市場生氣蓬勃,超市卻宛如邁入成熟高原期。
全聯發言人、行銷部協理劉鴻徵接受中央社訪問時表示,電商成長幅度驚人,現在供應商多將金流導入電商,「我們也覺得有某種程度的危機」。
用「電商腦」迎戰電商 全聯開放會員數據
不過全聯並未坐以待斃,數據為王的時代,全聯擁有1600萬會員、800萬PX Pay會員,大量的會員消費數據堪稱是數據寶藏。
「供應商對我們數據非常有興趣」,劉鴻徵表示,以洗髮精、食品乾貨等民生用品為例,由於消費最大宗仍在實體店,與其製作廣告投放在社群與電商網站,倒不如花在分母最大之處,效率最高。
此外,全聯主力顧客是40歲以上的「婆婆媽媽」,很顯然非電商深耕的客群,也是吸金潛力股。
為了抗衡電商市場崛起,全聯內部試驗開放數據給供應商,將相關數據提供策略分析,有助於更精準對應消費者需求的廣告投入甚至是產品開發。
劉鴻徵說,首要目標為建置數據中台,整合門市銷售、會員消費資料,甚至消費者瀏覽行為等,但跨平台整合較為辛苦,例如目前PX Pay會員和Line會員數據仍對不起來,需慢慢沈澱與串接。此外,全聯正嘗試以「去標籤化」的方式,將消費數據提供給有興趣的廠商。
劉鴻徵舉例,洗髮精廠商可提出自身需求,「比如想找常常來全聯買洗髮精、但最近又剛好沒來買的消費者,提醒他們可試試某款洗髮精」。數據經過比對後,全聯就會提供一批去標籤化名單給廠商,供他們精準廣告投放。
商業發展研究院經營模式創新研究所副所長李世珍分析,通路數據應用主要可分成3階段,第1階段為「收集資料自己用」,包含拿來強化行銷力;第2階段則是提供給廠商使用;第3階段才會思考分享數據給其他同業、非同業。
很顯然,全聯逐漸進化到第2階段,利用數據借力使力,不僅可減少供應商將資源移轉至電商,還能提升實體門市業績,堪稱是一石二鳥。
全聯總經理蔡篤昌表示,PX Pay全支付預計明年即可開張專營電支業務,屆時無論是大潤發、全聯特約夥伴皆可使用,一定會發揮合併綜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