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以曼谷為中心的四大高鐵幹線,展現泰國發展陸運的企圖心,但也面臨諸多實踐的困境。
自1891年起,泰國的鐵道即為其地緣戰略的重要工具。一次大戰前,在面對英法兩大殖民強權的殖民地接壤時,鐵道先是被泰國用來拉攏英國以平衡法國的壓力,接著又變成引進德國來稀釋英法對於泰國的影響。
二戰時,泰國的鐵道提供日軍前進緬甸與馬來亞的重要後勤支柱。冷戰時期的對立與緬甸的孤立讓泰國的鐵道系統較無發揮的空間,僅有與馬來西亞的鐵道維持聯繫。冷戰結束後,泰國先後與柬埔寨及寮國建立鐵道聯繫,唯前者因為工程進度落後以及柬國內部路線狀況不佳而尚未通車,後者則成為永珍對外重要的貨運聯繫路線。
至於原本與馬來西亞的跨國列車,則受惠兩國持續發展的生產鍊而增加。泰國亦與緬甸討論重啟泰緬鐵道的計畫,但是離具體落實仍有距離。
這些讓曼谷施展區域影響力的交通建設,都是運用現有泰國國鐵(State Railway of Thailand)的路線網,然而其窄軌軌距(1公尺,又稱米軌)有其侷限。泰國在19世紀棄標準軌(1.435公尺)而就米軌,是基於較低的收工成本與鄰國米軌路線的相容性,然而窄軌有其先天的路線限制,尤其是運量與速度。無可諱言,泰國國鐵的路線仍有相當可觀的項目可以改善其速度與效率,例如電氣化與路線複線化等,但是即使全部完成,米軌仍然無法達到兩百公里或是更高的時速。技術的限制自然使得另外興建標準軌的高速鐵道成為政策。
泰國的高鐵政策在2010年代上半期逐漸成形,四條以曼谷為中心,分別通往廊開(Nong Khai)、清邁、羅勇(Rayong)與華興(Hua Hin)。對中國而言,廊開線最為重要,因為可以連結到寮國境內的高鐵路線,構成新昆鐵道(Singapore-Kunming Rail Link, SKRL)的一部份,也是一帶一路計畫的一環。清邁線主要為國內線,羅勇線與華興線則分別可以延伸到柬埔寨與馬來西亞。如果這些延伸成真,曼谷可能成為中南半島的陸運中樞。在盈拉政府時期,這四條路線頗有可能皆由中國承包,甚至有特別的「穀換鐵道」(Rice for Rail)政策讓缺乏資金的曼谷以農產品跟北京進行以物易物的交易。
2014年政變後組成的軍政府改弦易張,先是2015年引進日本進行額外東西向路線的可行性評估,並且簽署關於清邁線的貸款備忘錄。之後,時有法國、南韓等國可能參與高鐵建設的新聞。而位居新昆鐵道中樞的廊開線則是一波多折,因為曼谷與北京遲遲無法達成貸款協議,於是路線一分為二:曼谷至呵叻(Nakhon Ratchasima)由泰國的預算興建,採用中國動車系統,去年十二月開始興建呵叻附近3.5公里的示範線;呵叻至廊開則尚在協調,不過為求連結相接在寮國境內由中國主導的路線,採取中方系統已為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