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美國電影製片哈維溫斯坦去年10月被揭露涉嫌多次對女星性騷擾和性侵的醜聞之後,世界各地掀起一波又一波反性暴力行動,法國亦然,反應卻有所不同。事件浮上檯面後的短短數月間,法國警署接獲的檢舉通報暴增,推特標籤#BalanceTonPorc(意指「揪出騷擾妳的色狼」)和#MeToo一時不知凡幾。
旅美法籍媒體工作者穆勒(Sandra Muller)率先用#BalanceTonPorc的標籤,揭露自己曾遭性騷擾的過去,兩天之內就有6萬人轉推。但在新聞熱潮過去後,這波行動又像潮退似的顯著下降。
根據巴黎檢察官莫林斯(Francois Molins)提出的數據,去年秋天,舉報性騷擾和性侵的案件比平常增加了20%到30%,光是10月就有154起,但很快又降回平均數字,在每月80起到120起之間。
這波源自美國的反性暴力運動,雖在法國社群網站和輿論激起熱烈響應,卻極少像美國那樣有演藝界、體育界或餐飲界人士具名出面坦承受害,而且只有在法國才出現女性聯名捍衛男性「調情自由」的現象。
今年一月初,包括資深電影演員凱瑟琳丹妮芙(Catherine Deneuve)在內的100名女性名人在世界報(Le Monde)發表公開信,質疑性騷擾舉報浮濫,她們捍衛「調情的自由」,因為那是性自由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此信一出,掀起不亞於反性暴力運動本身的熱議,輿論幾乎一面倒地指責這份公開信。
導演米歇爾哈札納維西斯(Michel Hazanavicius)和作家格魯克斯曼(Raphael Glucksmann)發起「我們也是」(#WeToo)的推特標籤運動,拒絕所謂調情自由,支持兩性平等。他們公開表示:「如果這種自由是銘刻在一方支配另一方的情況和結構下,我們並不想要這種自由。」
凱瑟琳丹妮芙最後向被冒犯的性暴力受害者致歉,以平息輿論怒火,但她並不認為捍衛「調情自由」有錯。風波過後,媒體開始討論,反性暴力運動是否會改變法國人調情或街頭搭訕的方式?
有些法國人稱調情為「誘惑的藝術」,並非一味帶有目的性去勾引,而是一種讓對方覺得自己具有魅力、以迂迴方式表達欣賞的巧妙手段。法國有數個專門指導如何與人調情和搭訕的網站,巴黎甚至有私人開設的「引誘學院」,由自稱「魅惑教練」的專家提供情場指點。
法國新聞電台(Franceinfo)報導,一名在引誘學院上課的男子相信女人都樂意被搭訕,甚至很有自信地說,「有人上前與她們說話時,她們心裡都期待那是搭訕」。
受累於這波反性暴力風潮,有些調情專家流失了一些生意,會求助於調情專家的男性本來就比較靦腆,在當前社會對性騷擾加倍敏感的時刻,他們更容易退縮、更被動,也更不敢向女性搭話。
報導指出,幾乎所有的調情專家都主張男人有搭訕的權利,即使成功率不高,至少是一種寄託於偶然的浪漫。只是他們建議,往後在分寸拿捏上要更謹慎,當對方說不,千萬不能不當一回事。
哈維溫斯坦(Harvey Weinstein)醜聞及#MeToo運動對法國社會有何長遠影響,還需要時間觀察,但立即可見的改變是,法國政府要進一步立法保護在街頭等公共場所被搭訕騷擾的女性。
法國刑法中,對侮辱女性和性暴力行為已有罰則,但政府打算提供更周全的保護,預計今年夏天之前會通過新的反性暴力法案,其中一項重點就是懲罰街頭騷擾,包括尾隨女性、阻擋女性去路、調侃女性外貌等,違者可罰至少90歐元(約新台幣3200元),情節嚴重可罰到750歐元。
依每個人的容忍程度和感受不同,調情和騷擾之間的界線或許不一定明確,也總有人相信欲拒還迎是種遊戲,但若缺乏尊重,調情技巧再高明,也毫無樂趣可言。
責任編輯/林安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