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電動車至少需要7,000顆鋰電池,得電池者贏天下,已經成為市場共識,投資方向更要「強池奪鋰」。中信投信推出電池及儲能ETF(00902),將於1月11日至13日開始募集,這是首檔鎖定電動車中上游製造商、關鍵零組件的ETF,其所追蹤的ICE FactSet電池與儲能科技指數,近2年報酬率高達233.9%。
中信投信總經理張浴澤今(5)日指出,電動車是影響未來10年市場動向的關鍵題材,但以供應鏈來說,比起下游需求端的電動車廠,中上游電池製造廠享有較高毛利率,而且電池供需吃緊,導致電池中上游製造商2021年表現勝過下游整車廠。
電池需求百萬倍擴張
根據能源諮詢機構Rystad Energy預估,隨著全球「棄油轉電」,石油需求將於2026年見頂後逐漸下降,國防戰略也會從儲油轉向儲電,儲能需求上升,加上一台電動車約需7,000至8,000顆鋰電池,將促使電池的需求出現百萬倍擴張。
中信電池及儲能ETF經理人詹佳峯表示,電池最大宗需求來自於電動車,隨著2020下半年以來電動車需求加速,未來電池供給將跟不上需求速度。
根據SNE Research報告顯示,電池估計約在2025年發生供不應求的現象,並且可能一路維持到2030年。
雖然看似還要幾年的時間,但電池供需告急的現象現在可見端倪,美國汽車廠商福特於去年12月宣布暫定接受F-150電動車型號預訂,原因就是因為鋰電池供應不足,公司執行長也坦白說,目前對電池的需求甚至多過車用晶片。
特斯拉漲幅也比不過他們
在供需吃緊下,電池關鍵供應商2021年漲幅更勝整車廠。根據彭博統計,2021年市場關注度極高的電動車龍頭特斯拉漲幅為53.9%,全球最大電動車製造商寧德時代、全球最大鋰礦商亞保公司同期漲幅為64%、58.9%。
除了電動車,電池需求成長另一主要來源為儲能電池。詹佳峯說明,為了達到碳中和目標,各國勢必提升再生能源發電量。彭博預估,2050年光電、風電等再生能源將提供全球近70%發電量,而具汙染的化石燃料佔比將降至24%。
不過由於綠能間歇性發電的特質,導致電網供電不穩定,甚至出現系統性當機的風險,因此再生能源併入電網的建置需要儲能技術做為配套,藉由「削峰填谷」作用穩定再生能源輸出。根據ESS InfoLink預估,至2030年全球鋰電池儲市場將以年複合成長率30%至40%速度成長。
需求揚升的同時,電池製造商還具有高毛利優勢。以電動車供應鏈來說,比起下游需求端的電動車廠,中上游電池製造廠享有較高毛利率。在「利爭上游」的支撐下,中信電池及儲能ETF追蹤的ICE FactSet電池與儲能科技指數近2年報酬率高達233.9%。
ICE FactSet電池與儲能科技指數篩選以美國、中國、日本、韓國、香港等具代表性國家為主,且成分股營收來源需有超過25%來自電池相關業務。
30檔成分股中,上游原料與設備商與中游的電池組裝廠各佔15檔,範圍包含電動車電池、儲能電池,全球前二大的電池原料商及電動車電池商皆為重要成分股。
中信電池及儲能ETF簡介
責任編輯/周岐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