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5年,金滅遼。宋室南遷後,西夏對南宋、金都採用和好政策,並廣泛引進漢族的生產經驗和技術,為王朝的政治、經濟、文化發展都奠定了相當堅實的基礎。當時,儘管形式上西夏必須向宋、遼稱臣納貢,實際上,它已經完全成為西北的一大軍事強國。西夏當時的疆域達到「東盡黃河、西界玉門、南接蕭關、北控大漠,地方萬餘里」,形成了宋、遼、夏三國鼎立的局面,此時的西夏王朝,也正處於它的顛峰時期。
然而,似乎任何事物都逃不出「否極泰來」的魔咒。當西夏國的國力和統治疆域達到頂峰之時,也正是它走向下坡路的時候了。
西夏王國的衰落,是從另一個民族──蒙古的崛起開始的。西夏與蒙古的第一次接觸,發生於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前夕。由於成吉思汗統一大漠草原的目標日益臨近,他的地域也開始與西夏相鄰。在兩個利益集團的對峙中,戰爭是免不了的,因為西夏所處的地理位置,為當時極其重要的戰略地帶,是蒙、金必爭的中間地帶。因此,西夏的國土就成了眾多強國必爭之地。另外,蒙古若想攻金,必須首先掃除西夏這個後顧之憂。西夏可以作為蒙古軍很好的物資配備和兵員補充之地,基於這些原因,成吉思汗是沒有理由不讓西夏稱臣的。
1205年,成吉思汗統軍首次進攻西夏,從此拉開六戰西夏的帷幕。當時的夏桓宗李純佑見蒙古軍強大而懼戰,蒙古軍縱兵掠瓜(今甘肅安西東南鎖陽城)、沙(今甘肅敦煌)等州。4月,因盛暑將至,蒙古軍撤退後,這次戰爭以蒙古軍的退敗、西夏兵士守城成功而結束。
可是,天之驕子成吉思汗豈會甘心敗給小小的西夏,他以西夏不納貢為藉口,於第二年親自統軍再度進攻西夏。這次成吉思汗的軍隊勢如破竹,頗有直搗黃龍之勢。然而,西夏兵士也不好惹,他們頑強抵抗,讓成吉思汗不敢驟進,屯兵五個月後,因糧餉匱乏,於次年2月退兵,西夏又勝了。
幾年後,成吉思汗率重兵第三次征討西夏。蒙古軍直抵西夏都城中興府(編按:原為興慶府,1205年更名為中興府,俗稱東京)周邊要隘克夷門(今內蒙古烏海西南),包圍中興府。西夏襄宗李安全親自登城督戰,蒙古兵屢攻不下。9月連降大雨,黃河水暴漲,成吉思汗遣將築堤,引水灌城,西夏兵民傷亡甚眾。可是,有趣的是,當年12月,中興府因水淹浸,水勢氾濫,蒙古軍亦難駐足。夏襄宗登城隔水與成吉思汗相見,面約和好,獻女察合公主給成吉思汗,蒙古退兵。就這樣,西夏又躲過了一場劫難。
1217年,蒙古西征花剌子模(編按:起源於突厥馬姆魯克的波斯遜尼派王朝,在中世紀統治大部分的大伊朗地區),再次向西夏徵兵,西夏不堪徵調,拒絕出兵。成吉思汗於是以西夏不應從征為由,率軍四度攻夏。12月,蒙古軍渡過黃河進入夏境,直抵夏都中興府,夏神宗李遵頊倉皇出奔西京(即靈州,今寧夏靈武西南,一說西涼,今甘肅武威),留太子守中興府。西夏馬上遣使請降,由於成吉思汗忙於征討花剌子模,於是下令退兵。但成吉思汗留話:「待西征勝利歸來,卻再理會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