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歌手陳綺貞出版了她第一本散文書。從陳綺貞過去的創作來說,這似乎是一件很自然的事,奇怪的是反而這件事來的這麼晚,奇怪的是,她一直很抗拒這件事。她自己給的理由是,因為她是一個非常挑剔的讀者。
大學之前,她把生命花在音樂上,大學讀了哲學系,被尼采改變她的生命,也刺激她的音樂創作,她也開始越來越進入文學,然後,成為我們知道的陳綺貞,這個時代的文藝女神。
小說家駱以軍說,「是不是所有人都欠陳綺貞一個療癒的時光? 」「到底是ㄧ個甚麼樣的方程式?到底是什樣一個製造的秘密?到底是ㄧ個怎樣的修補惡夢的少女神的機智?她可以贈與這麼多人在最沮喪、最灰暗、最受創的時 刻,一個療癒、一個清澈晶瑩的眼淚、一個好像一個看不見的一個女神來擁抱你。」
這篇深度訪談嘗試揭開這個秘密之洞的一隅,讓陳綺貞談她生命中的重要閱讀體驗,和她所生長的城市──台北──如何滋養了她,並且讓她的音樂與文字療癒了我們。
(談到陳綺貞,你想到的是?)
張:我們從你的閱讀與生命經驗開始談吧。
陳:很好耶,因為我覺得這個大概已經有七八年沒有過,這種專注在寫作或是閱讀的採訪,所以很認真準備喔。
張:你最近在讀哪些書?
陳:我最近在讀的書其實有好幾條線。比如說早上起床會看《一個青年小說家的告白》,那是艾可的講稿,重讀塔伯雷的《反脆弱》,還有讀林博文『60年 代的悸動』、莫迪亞諾的《暗店街》。此外,我在演唱會的期間,會在睡前看金庸小說紓壓。還有,一個美食記者王瑞瑤最近有本書叫做《大廚在我家》,是寫她廚 師老公的食譜,我做菜沒有靈感的時候,會看看(笑)。另外有一本我很喜歡的中文翻譯書《創作者的日常生活》,超好看,就是偶像作家們的八卦(笑),比如說 榮格每天早上是幾點起床啊,康德大概早餐都吃什麼啊,或者是畢卡索每天都喝什麼啊。我對這些問題其實困惑很久,因為我沒有上下班,看那本書就知道。像克利 斯蒂從來沒有人看過她在寫作,但是她可以寫這麼多書,她也是家庭主婦啊,在家打掃、煮飯啊,很有啟發。
我最近在海外巡迴時,也會看《朗文英文字典》(笑),我把它拆成五小本隨身帶著看。可能是會緊張,所以會看字典來轉移注意力。我是按順序看,從A開始,已經看到C了。
張:現在是2015年年初,那麼你去年最喜歡的書是哪些?
讀到駱以軍『小兒子』很驚喜,父親這角色在我九歲時開始缺席,我一直在想我是否把自己內化成父親,試圖在家中取代父親的角色,當成對母親的補償和支 持,去年初一位待我如同父親的長輩過世,(是一位推拿師傅),我又開始反覆思考這些問題,加上那時身體就不太好,痊癒十年的憂鬱症好像又開始蠢蠢欲動,看 了『小兒子』這本書,似乎鬆動我的恐懼,讓我把人生中的缺席缺憾不再無止盡放大,制止自己想像其實並不存在的困擾。而且讀一位文豪極具反差的作品,表面是 一些家庭瑣事童言童語,但文字深處無時無刻都能感覺到一顆文學焠鍊過的心臟散發的溫度。這種『小』不是以『大』作為比較的小,而是願意彎身凝視一根草,願 意蹲踞在所有尚未成形,脆弱搖晃的形體旁,陪伴,包容,允諾未來遼闊的普世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