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你每天看的個股當沖比率,不一定是真實情況嗎?真正的當沖交易占總成交量比率,應該比交易所公告低得多。
這是常見的一大錯誤解讀,絕大多數人不知道,至少我沒看過有人說過。有時看到財經新聞或是電視名嘴分析師強調某些個股忽高忽低的當沖比率,真的不能理解。
我在外資券商工作經驗10年,除了日常交易,也要做各種盤後申報交易所的報表,也參與過申報程式的開發。
我是在2021年第二季離開外資券商交易室的工作,相信目前情況應該沒有改變太多。以下提到券商,視情況不再細分外資與本土,因為幾家大型本土券商也有國際法人部,也會接外資客人的單子。
外資法人在台交易 帳號可分兩種
首先你要知道的是,外資機構法人在台灣交易股票,交易帳號大概可以分成兩種。
一種是客人透過保管銀行來台申辦所有手續,註冊身分ID,再到各券商(外資或是本土)開交易帳號,交易的股票就是交割在此身分ID的獨立帳戶上,這點就像我們一般散戶到券商去開戶差不多。
這類的客人很少做當沖交易,以我自己的工作經驗幾乎沒有,連提出需求都極少。
另一種是透過券商的自有帳號交易,付服務費給券商,透過券商在各國的自有帳號進行交易,券商也會提供融資,收取擔保品並讓客戶進行槓桿交易,並與客人在平倉時進行損益結算。
這就像是複委託的概念,就我所知不是每一家券商都有自有帳號提供給客人交易,有些券商就只接客人的獨立帳號交易。
舉例來說,某英國客人A透過台灣高盛券商的自有帳號買進台積電一張,交割後台積電一張會出現在高盛自有帳號上,在交易所那邊來看,買進帳號為高盛自有帳號,根本不會看到英國客人A的名字,實際上對這一張台積電損益負責的是英國客人A。每個券商這類的客人可能有數十、上百個,而這些客人交易的都是同一個帳號,在交易所來看,通通都是券商自有帳號的交易。
何謂當沖交易?同一日內先買進/賣出,稍後再賣出/買進回補平倉,交易稅可以減免15 bps(萬分之15)。
這給券商一條外快:在自有帳戶上湊出同一股票交易雙邊來申報當沖交易。
舉例來說,客人A透過券商自有帳號,付出手續費買了台積電1,000張,客人B透過券商自有帳號賣出台積電1,000張,付出了手續費與30bps的交易稅,券商申報這兩筆交易為當沖,賣出交易交割15 bps的交易稅,等於省下、賺到1,000張台積電的萬分十五!在這個例子裡,約新台幣100萬元,只要有程式,就可以賺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