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會相處感覺都不錯,對方一告白就GG?心理學上17%的成人有「親密恐懼」

2018-04-16 07:20

? 人氣

辦公室一個一直單身的小夥伴跟我們說:「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有問題,朋友挺多的,但是沒有可以傾訴的朋友,和他們的關係沒法再進一步。以前跟一個男孩約會挺開心的,我也挺喜歡他,但他跟我表白的時候我突然覺得很牴觸,就慢慢不再聯繫了,但我其實真的很想談戀愛啊,可我從來沒成功過。可能我就是一個離別人很遠的人。」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我們身邊有很多類似的人,不喜歡肢體接觸、不能和朋友交心,渴望談戀愛卻一直把喜歡自己的人推開、或者宣稱自己只約會上床,但絶不談戀愛。他們立了一面心牆,把所有想和他們親近的人,都擋在外面。

他們其實是有「親密關係恐懼」。

(圖/簡單心理提供)
 

親密為何令人心生恐懼?

「親密恐懼」是指,恐懼與他人產生身體或情感上的親近。親密恐懼者並非不能進行人際交往,相反有些人甚至還很受人歡迎,朋友很多,也接受感情上的曖昧,但他們不願意和別人分享自己的痛苦,會體驗到一種雖然有很多普通朋友,但仍然覺得很孤獨的感覺。而且只要別人有想要更深一步接觸的意願,親密恐懼者就會立刻產生抗拒,並開始和對方分離。

所以他們最常反應的兩個問題是「我很害怕和人確立戀愛關係」和「我朋友很多,難過時卻沒人可以傾訴。」

(圖/簡單心理提供)
 

大約有17%的成年人存在親密恐懼問題,為什麼看起來很平常的親近和戀愛,對於親密恐懼者而言,就變成了彷彿無法跨越的事情呢?

1、透過不靠近的方式避免失去

兩個人親密意味著是你真的瞭解一個人,也允許他深入的瞭解你,但我們從小習得的觀念是,我們越瞭解一個人,也就知道他越多的缺點,對他更可能產生強烈的負面情緒,所以我們避免親密,不是不喜歡對方,相反的,可能是我們越喜歡對方,就越不敢靠近。

「我不曾走近你,就不會失去你。」

2、靠的越近,受到的傷害越大

童年時期依戀關係形成的過程中,孩子會嘗試與父母親近,有些父母常常會拒絶或忽視兒童的需要,甚至會用羞恥感來責罵孩子,「這麼大了還哭?不害臊嗎?」這些被責罵、忽視甚至虐待的兒童認識到嘗試親密通常會受到懲罰和傷害,「靠的越近會受的傷害越大」,因此保護自己不受傷的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與他人靠的太近。

但親密恐懼者通常無法將自己當今面臨的親密恐懼問題和自己早期的童年創傷聯繫起來,因為創傷總是被我們潛意識的否認和迴避,他們只是很難過的得出他們與人的交往總是「失敗的」(Never work out),甚至有些人後來就根本不嘗試和人接觸了,認為自己還是一個人最好。

就算進入了親密關係,而且對方也對自己很好,但是親密關係恐懼者依然很懷疑,不確定他是否真的愛自己,所以他們不斷的挑釁,驗證。焦慮、懷疑,恐懼失去。不斷做出破壞兩個人關係的事情,直到對方離開自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