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之星跟亞太電信都被併入其他電信後,不少評論都擔心會回到大型資本三分天下,而沒有「鯰魚」促成優惠或其他商業上的競爭。
同樣的,在金管會保險局於去年12月21日拍板的純網路保險公司,也引來不少評論,認為是否可以如同當時的電信業者一般,在大型金控經營的保險市場中,成為引起競爭的鯰魚。
然而,若從我們第一段的觀點,讀者應該不難發現,至少在我們對市場的分析和觀察,我們不認為會產生鯰魚效應,或甚至有產生網路保險獨角獸的可能;用一個更務實的口吻說,純網路保險公司,將比較像是保險公司為降低成本的銷售途徑改變。實務上,各家公司都已經開始發展網路投保,將紙本作業減少。(延伸閱讀:買了一堆保險,其實是在浪費錢?從這5點「保單健檢」,避免財務規劃亮紅燈)
隨手畫了一張簡圖,也許更能明確表達我們的觀點,發展網路投保可以讓保險公司的銷售成本收斂,同時也可以擴散收益,而當成本逐漸往節點靠攏時,市場將面臨表態。
嚴肅的是,也許還沒有一個足夠強大的理由,可以去抗衡或否定業務人力逐漸因為成本過高而將遭淘汰的事實。
即便是從金管會去年拍定的規範看來,純網路保險公司經營產險者,實收資本需要新台幣10億,經營壽險者實收資本需要20億,並且在純網路保險公司的股東結構表中,應有金融機構及金融科技業者,且金融機構中,應有一家保險公司或設有保險子公司的金融控股公司,金融機構所認股分,合計應達實收資本額40%以上;其中至少應有一保險公司或設有保險子公司之金融控股公司所認股份超過25%。
看到這些門檻與股權結構的要求,其實也相當驗證了我們所想,純網路保險公司與其說是挑戰傳統保險公司的鯰魚,更可能的是,保險公司在銷售通路與途徑上的全面更新。
科技的更新與介入當然的會導致這般結構性的工作喪失,記得當E-TAG啟用,將國道收費站全面拆除的時候,也發生大批人力失業的情況。
然而不同的是,網路投保的更新並不是與過往的一刀兩斷,不會有明天過後這種既視感,但比起國道收費員的人數,保險從業人員有數十萬之譜,可能發展成更大的問題,雖可想見也許因為人數眾多而使得過程趨緩,但我們都知道,市場終究往阻力小的方向進展,趨勢可慢但卻阻止不了。
業務員工會應持續關注資方政策,並協助業務進行培力。
業務員因為承攬性質的緣故,其實和雇傭關係的勞工工會相比,其團結性和緊密程度都相較弱,目前業務員工會也較無統合性的政策,然而如我們通篇所述,這個變革的影響,可能會在日後造成大量業務的工作出現變化,因此不光是業務員本身,工會也應該持續關注資方的政策,並且協助業務員進行培力,例如法令遵循,技能培養。讓純網保的全面普及延緩的方式,也許只有讓自己變強,增加變動成本。爭取時間,才能一起思考未來的團體發展為何。
責任編輯/周岐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