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名詞是「協和效應」(Concorde effect)或稱「協和謬誤」(Concorde fallacy)。協和式客機開始研發時,曾受眾人期待、認為是夢幻超音速客機,但在開發的階段就發現,不管怎麼評估,都無法平衡損益。
協和式客機需要較長的跑道,只能在有限的機場起降,所以可以飛航的航線也很有限。不過,航空公司基於已投資巨額經費開發,所以不能收手的理由,只好繼續研發計畫,並於1969年開始營運。
然而,損益始終無法平衡、持續虧損,到了2003年,協和式客機便結束了飛行。其實只要在開發階段中止,就不會造成更大的虧損,但航空公司認為,已砸下這麼多金錢和時間,要是中止計畫,一切就白費了,換個說法,就是無法認賠服輸。
協和效應經常發生在商界或公共工程的建設上。例如,企業參與開發新事業,結果進行到一半發現預算不夠,卻樂觀的觀望並繼續投資,認為「在此時收手會損失所有資金,再堅持一下,情況可能會好轉。」最後卻可能造成龐大的虧損。
此外,公共工程中也常見這樣的案例,經費已超出原先的預算,明知繼續施工也無法回本,卻仍執意興建,最後累積了高額的負債。只要半途停止工程,就能限縮目前的虧損,不讓虧損再擴大,卻往往騎虎難下。
不願也不能承認事實,只好扭曲自己的認知
協和效應與「認知失調理論」(cognitive dissonance theory)也有關係。認知失調理論是美國的心理學家利昂‧費斯丁格(Leon Festinger)所提出的觀點。
以受騙上當的例子來思考的話,很容易就能明白,以下介紹遇到詐騙的例子。
假設有人邀你投資,告訴你可以一本萬利。身邊的人卻紛紛相勸「你上當了」、「你被騙了」,但本人拚命否定說絕無此事。因為要是承認被騙,等於承認自己是笨蛋。為了相信自己不是笨蛋、我沒有吃虧,只好正當化自己的行為。
認知失調是指,覺得會大賺一票的認知,和這件事是騙人的認知,兩者不協調。抑或認為自己是投資眼光精準的人,和自己是會上當的人的認知,出現了不協調的情況。因為不協調,所以令人感到非常不安且不悅。為了消除這種不悅的感受,便不願面對事實的真相,而是扭曲認知來配合自己。
當事人會以「剛開始會虧本,但一定能賺錢」、「對方看起來很親切,不可能會騙人」等理由,繼續正當化自己的行為。
例如,遇到騙婚的情形,被害人會因認知失調,往往會不斷的借錢給對方。對方說「我們結婚後一起開一家店吧」,就借他100萬日圓。對方又說「還缺一點,再借我20萬日圓」,於是又借錢給他。雖然腦海裡也曾閃過不安的念頭,認為自己是不是被騙了,但為了排解不安,乾脆一頭栽進去。
最後對方說:「對不起,希望你再借我30萬日圓,因為沒有這筆錢,就開不了店,之前投入的成本也全都白費了。」結果又再度借錢給對方。
被害人因為想要相信自己沒有受騙、不會吃虧,結果越借越多。這麼一來,就算身邊的人相勸「你被騙了」也充耳不聞,只是一心覺得對方不會騙人,還傻傻認定結婚後,只要店的營運上軌道,馬上就會還我錢。更極端的情形是,被害人甚至會認為,大家都在忌妒自己要結婚了(如同受狂熱邪教蠱惑的信徒,會認為別人都在忌妒自己加入幸福的宗教)。
就像這樣,被害人不接受和自我認知失調的事實,而正當化了自己原本的認知。
用眼前的小損失,規避日後的大損失
其實,前述的協和式客機事業的相關人士,也不想承認自己錯了吧,因此產生認知失調,投入巨額資金,使虧損如滾雪球般越滾越多。
其實,不管多優秀的人,都有可能出錯,但官員都認為自己不會出錯。所以,他們會陳述一大堆理由,來主張自己的判斷正確無誤。為了正當化自己的作為,一旦工程開工就不會喊停,有時甚至還追加預算。可以說這與遇到騙婚的騙子,仍一再借錢給對方的心理狀態如出一轍。
對員工而言,公司的高層如果發生認知失調的情況,可就嚴重了。假設公司興建了大工廠以擴大事業版圖,卻因市場的變化造成龐大虧損。但高層不願承認自己的經營判斷失誤,反而追加投資預算。
結果產生更巨額的虧損,最後可能不得不裁員,請員工捲鋪蓋走人。負責經營的人必須特別留心認知失調及協和效應。認知失調源自不想承認自己吃虧的心理,在廣泛的意義上,也屬於規避損失的心理。
作者│和田秀樹
1960年生於日本大阪。畢業於東京大學醫學院,曾任東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精神神經科助理、美國卡爾梅寧格精神醫學院國際特別研究員,現為國際醫療福祉大學研究所教授(專攻臨床心理學)、川崎幸醫院精神科顧問、一橋大學經濟學院兼任講師、和田秀樹身心健康診所(專長抗老與企業高層的心理諮商)院長。
本文經授權轉自大是文化《 成大事的人懂取捨:為什麼有人永遠有聰明做法?怎麼做,可以讓我的人生不再無從選擇?》
責任編輯/陳憶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