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肝工作年薪百萬,撐個幾年就能財富自由?真相:忍到這一年,多數人會先病倒

2022-03-14 16:10

? 人氣

在高工時、高壓力的工作下,多數人撐個幾年就會病倒。(圖/Pixabay;作者/fernandozhiminaicela)

在高工時、高壓力的工作下,多數人撐個幾年就會病倒。(圖/Pixabay;作者/fernandozhiminaicela)

編按:不少人是一天工作10多個小時,連週末都在奮鬥的工作狂。他們可能是為了領高薪,加快達到財富自由的速度,也可能是害怕失敗,需要用成就來證明自己的價值。《錯把工作當人生的人》一書分享美國投資銀行的案例,如果長期高強度、高工時工作,到了這一年,身體、心理就會出現問題。

如同本書討論的許多心理特質,高成就有一個光譜,從健康、有生產力的一端,一路走向沒助益的另一端。雖然落在光譜何處,將受外在因素影響,包括從事哪一行、雇主與變遷的社會規範等等,我認為個人內在的驅力會讓人越過引爆點,跑到光譜有害的那一頭。有的人可能已經賺很多錢,或是工作不再需要那麼拼,但他們停不下來。我稱這樣的人為神經性高成就者(neurotic overachiever)。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雖然取得成就的衝動常見於投資銀行與其他菁英機構,但其他領域也見得到。只要你是用成就來解決心理問題,到了傷害自己、身邊的人或事業的程度,就算神經性高成就者。背後的驅力是恐懼失敗。失敗暗示著軟弱。神經性高成就者厭惡這樣的特質,不認為自己具備這種特質。此外,神經性高成就者認為,別人也會厭惡他們的弱點──誰會對失敗感興趣?還有就是他們感到任何的挫折,不只是失敗而已,還可能讓他們前功盡棄。

高成就者A告訴我,他還記得自己扔掉一塊銀牌,原因是他的中學划船隊沒奪得金牌。「我們永遠想要拿第一。不是第一,那就和最後一名沒兩樣。我們如果拿到銀牌或銅牌,就會丟掉那些獎牌,扔進水裡,因為那不是金牌。如果你沒贏得比賽,那就是輸了。為什麼要為了你沒贏的比賽,頒給你獎牌?」A講起這件事的時候宛如昨日,而不是發生在四十年前。

一開始,這種拿第一的衝動,讓A在金融界所向披靡好幾年。不過,他這種衝動的適用範圍,不只限於辦公室。數十年後,A通勤上班時,依舊搶著第一個下火車。

A的妹妹有心理健康問題,也就是說小的時候,爸媽的注意力通常放在妹妹身上。不過,A從小就學到,獲勝能獲得爸媽的關注。接下來,當他發現「當最優秀的那一個」不僅能讓父母自豪,還能獲得社會地位,他永遠不讓自己休息。

遺憾的是,高成就者的成功方式,無法帶來持久的工作成就感或滿足感。正好相反,他們永遠無法放鬆,因為放鬆令他們有罪惡感。雖然他們允許自己因為大賺一筆或成交而興奮,這種感覺很短暫,每一次的成功很快就被拋到一旁。他們因此持續提高標準,導致「獲勝」的循環升溫,接下來不免情緒低落,又需要進一步有好成績,以提振自己的精神。

梅麗莎(Melissa)是三十九歲的高成就者,她帶領一間成功的公司。梅麗莎告訴我:「一旦達成某項成就,幾乎就會立刻被忘掉。你必須專注力全放在下一個目標,這次的目標要更大。我永遠把每一件事都看成梯子,你永遠必須爬到下一階,逼自己努力,永遠讓自己變得更好。」

梅麗莎的故事說出高成就的動機與陷阱。梅麗莎從十歲起,就不屈不撓超越身體極限,當時她參加競技體操,這項運動需要高度投入與規劃目標,梅麗莎因此培養出「沒痛苦就沒收穫」的人生觀。

「我厭惡軟弱、藉口與缺乏決心。」梅麗莎回想:「人們處理不來某件事的時候,我認為那叫放棄,而對我而言,放棄永遠不是選項。」

進一步探索後,梅麗莎告訴我,她才六個月大的時候,父母就離異,場面十分難堪。在不顧女方意願的情況下,梅麗莎被交給父親帶。接下來三年,梅麗莎都見不到媽媽,直到司法機構把她判給母親。這個早期的創傷讓梅麗莎害怕分離。此外,她深深感到人一定要自立自強才安全。

延伸閱讀:連罹癌了都還在學日語、考領隊!過來人一真實故事告訴你,為何我們要努力追求財富自由

早期的成功帶給梅麗莎很大的信心,但更重要的是,成功帶來了梅麗莎極度渴望的東西:母親的自豪與看重。梅麗莎一直仰慕事業成功的母親。此外,梅麗莎感到母親的看重可以換來愛。一切再加上梅麗莎確實有體育方面的天賦,學業成績也很好,她下定決心一定要成功,她要被喜愛、被重視,這樣才不會被遺忘或拋棄。

「當然,背後隱藏的動機是我想要取悅母親,讓她以我為榮。母親是我的角色模範,我非常敬重她。我希望這是雙向的:我想要母親重視我、以我為榮。她是個挑剔的人,但也有讚美人的時候。」

另一件有影響的事,在於梅麗莎的母親是自戀狂,她看重容貌的程度勝過一切,但梅麗莎指出自己的長相不如母親,也因此改從成就下手,她高度勤奮工作,以贏得母親的關注。這點令我感到訝異,因為梅麗莎長得很漂亮,沒必要過分彌補容貌的不足,但她一點都不這麼覺得。心智的力量實在太強大。

「我知道我和母親不一樣,沒有美到像電影明星,母親也會向我指出這點。我因此判斷我能做得好的地方,就只有從成績與體育著手,日後則是靠努力工作。」

母親告訴梅麗莎,只要全力以赴,就會達成心願。她的口頭禪是「只要你願意努力,不論什麼目標都可能達成。」

我告訴梅麗莎,她已經開始相信如果沒達成目標,就等同她是個失敗者。

梅麗莎同意我的判斷。「我內化了那種看法,我感到如果失敗……一定是因為我做得不夠多,進而感到自己是個不足的人。在我的一生中,這種人生觀一直在背後運作。」

梅麗莎讀完哈佛法學院後,在聲譽卓著的法律事務所工作。腎上腺素協助她每天長時間工作。如同體操教她的事,你要「咬牙撐過疲憊」。此外,梅麗莎努力工作的傾向,還被法律事務所的公司文化與精神強化。梅麗莎解釋:「你是被千挑萬選出來的人,你的心理素質理應比其他人強悍,有辦法克服肉體與心理上的疲憊。」

梅麗莎在法律事務所待了兩年後,判斷自己需要更多挑戰。她放棄原本的高薪,買下一間搖搖欲墜的公司。這個挑戰讓她有機會運用更廣泛的技能。此外,別人似乎都救不回來的東西,她有辦法救,這令她無法抗拒。事後回想起來,最聰明的作法應該是一年後就放棄那個事業,但梅麗莎沒準備好讓自己的手裡出現失敗。

「我下定決心要讓那間公司起死回生……我最終做到了,但差點連命都丟了。我一天工作十八小時以上,有時只睡兩小時。我還會直接工作到隔天,再到晚上,好多年沒休假。我累了,但我認為那是必須付出的代價。我知道事情不對勁,我精力無窮,居然不需要睡超過幾小時,但一開始我認為太好了,這樣就能工作更久,沒去想『我到底怎麼了?』」

梅麗莎的症狀持續惡化,無法繼續忽視問題。「我有一堆症狀,包括肌肉萎縮,一直掉頭髮,心臟狂跳等等。我得了葛瑞夫茲氏病(Graves’ disease),那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治療過程中又發現長了腫瘤。」

出乎醫生的意料,梅麗莎在四年後痊癒,觀點也有所轉變。「我恍然大悟,賺錢與工作不過頭是好事,但我以前不這樣看。成就感與勤奮工作是綁在一起的。如果不必很拼,成就的意義就會減少。然而,我的健康問題教會我,我不必有任何成就,也已經夠好。我必須學著替自己感到驕傲與自豪,即便我一輩子不再做到任何事。

梅麗莎不是孤例。許多神經性高成就者唯有到了健康嚴重出問題後,才開始評估狀況。倦怠是常見的問題。這樣的人渴望有一天能停下,但很不幸,很少能有停下的時刻。許多人整個職業生活全在滿足客戶的要求,忘掉自身的需求、渴望與方向。

這些高成就者是如何能忽視身體的睡眠需求,以及身體帶來的疼痛與疾病,依舊維持辛苦的長工時?有一種解釋是心智的力量藉由複雜與通常是無意識的防衛策略(我們在第一章介紹過),無視於不想要的感受。高成就者透過「反向作用」這項防衛機制,不必面對他們鄙視或恐懼的自己,也就是碰上無法接受的特質時,反其道而行。高成就者的驅力背後是相反的慾望:他們深深渴望能卸下責任與放鬆。然而,他們因為害怕別人會認為他們懶惰或軟弱,過度補償,逼自己努力到多數人無法想像的程度。他們的潛意識希望能停止,但害怕被人發現是懶鬼,或是無法勝任工作。

高成就者仰賴的另一種防衛機制是「分裂」,也就是一種全有全無的思考。除了第一名,其他都是失敗,事情的結果被簡化成零和賽局,沒有灰色地帶:拿金牌是獲勝,銀牌則丟進河裡。這種態度解釋了為什麼任何的挫敗,都會抹煞先前全部的成就,以及為什麼減少工作量,即便只是減少5%,高成就者就會認為自己開始自滿了,不夠努力。說到底,他們是在恐懼自己會表現不佳,被公司掃地出門。

此外,神經性高成就者還會否認他們的衝動是如何傷害自己,或是傷害身邊的人。他們看不見自己不需要那麼拼,他們不切實際的高標準,帶給別人太大的壓力,不自知他們的完美主義傾向與狂躁的精力,如何讓同事與部屬的日子難過。

許多神經性高成就者和梅麗莎一樣,靠成功來「滿足毒癮」,調節情緒,不再感到低落。腎上腺素提供他們接著做下一個計畫急需的精力。這個循環會升級,開始成癮。為了達成同樣的「吸一口」效果,訂下更高的目標。然而,他們爬得愈高,要完成的事也愈多,失敗的風險也變成好幾倍。強迫自己當第一名與成功的需求,很少會消失,甚至超出工作的領域。

如果碰上逆境時,「獲勝」成為解決問題的唯一辦法,此時是一般性高成就者與神經性高成就者的分野。雖然財務報酬可以解決實際的問題,成就本身無法解決潛意識的衝突或人際關係,也無法協助你處理強烈的情緒。先前的章節提過,早期人生的創傷經歷,有可能讓人變得難以調節情緒。舉例來說,如果缺乏克服「害怕」這種強烈情緒的能力,那麼因為失敗而感到的害怕,有可能達到恐懼的程度。當「做出成績」成為減輕或調節此類情緒的單一策略,神經性高成就者將永遠無法學到承受此類情緒的方法。

我們一般會以為,高成就者的父母也是高成就者,對子女有著很高的期待,造成子女認為得到愛與被人接受的方法,與成就密不可分。我認識的某些人的確符合這樣的描述,但不一定如此:個體更為複雜,而且大家的背景很多元。以我這些年來見過的例子來講,許多神經性高成就者很小的時候就發現,不論是想要獲得父母的愛、讓自己免於傷害,或是脫貧與遠離混亂的成長背景,成就可以解決問題。我聽到的故事有各種版本,但共通點是下定決心只許成功不許失敗。

這些人無疑體驗到極大的壓力,備感威脅。有的人想像如果遭遇挫折,自己就會一敗塗地、喪失競爭優勢,可能連工作都丟了。然而,真正該問的是,他們究竟是在回應內在還是外在的威脅,以及他們的反應理不理性。即便明顯存在外在威脅,如果心底想要有成就的衝動,甚至不惜傷害健康或個人關係,其實通常是在回應內在的威脅,例如:害怕自己軟弱、不夠好或不安。此外,也可以從試圖遠離早期創傷經驗的角度,了解想要獲勝的衝動。失敗或甚至是小挫折,全都可能讓高成就者想起過去的創傷,以及被壓抑的情緒。

身體的威脅反應系統開始運作時,將釋出腎上腺素與皮質醇(助長身體迎戰或逃跑的直覺),兩種荷爾蒙一起讓個體專注。此外,還會造成心率與血壓上升,從而使活力湧現與心神集中,也因此不會感受到疼痛。這點解釋了為什麼有人會接收不到需要休息、睡覺與疼痛的線索,進一步增加罹病與倦怠的風險。舉例來說,有的女強人堅持工作時,永遠穿著不舒服、對腳的健康有害的高跟鞋,以求在各方面增強自己的專業形象。一名年輕的銀行人士告訴我,她在罹患莫頓氏神經瘤(Morton's neuroma)的早期階段,不顧醫生勸她換鞋的建議。這種足神經受損的問題會引發劇烈疼痛。她因此讓自己的腳受到無法挽回的傷害,今日只有辦法穿運動鞋。我聽到的另一則故事是某位懷孕的女強人一邊生產,一邊開電話會議。據說能夠告訴別人這樣的故事,是一種榮譽徽章。

許多人發現,這種高強度的長工時工作方式,僅能維持六到十年,最終身體疲勞會讓他們支撐不住,或是個人關係受損,導致家庭四分五裂。更令人擔憂的是,有可能爆發憂鬱與其他嚴重的心理健康問題。身心聯手把不想要的念頭與情緒趕出意識,進入身體,以肌肉緊張的形式出現。雖然這種情形讓高成就者得以專注於工作,但緊張積存在他們的身體裡,無法加以思考與處理,最終以身體疾病的形式冒出來。

亞麗珊卓.米雪兒(Alexandra Michel)是商業與領導力顧問、賓州大學教育研究所的兼任教授。她從2000年代初,開始研究兩間美國投資銀行十多年,主要從工作實務著手,探討銀行人士的健康與組織表現受到的影響。米雪兒發現,年輕的銀行人士會在任職的頭三年,把工作時間拉長到極致,忽視自己的身體,也忽視睡眠需求與疾病徵兆,但依舊有辦法拿出卓越的表現。然而,從第四年起,許多人開始出現身心問題,包括出現成癮性型行為,例如:飲食失調、愛看A片解悶等等。此外,他們的表現與創造力會受影響,同理能力也下降。到了第六年,大約四成的人至少會開始留意身體,修正工作行為,績效也因此回升。然而,剩下的六成繼續走在自毀的道路上,引發更多的疾病與心理崩潰。

作者介紹|娜歐蜜.夏拉蓋

畢業於南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在倫敦的塔維斯托克醫院(Tavistock Clinic)完成系統性心理治療師培訓,擁有超過三十年的執業經驗,除了在私人診所擔任心理治療師與家庭治療師,也曾任職於英國國家健保局(NHS)與私人醫院,目前專門協助企業與個人解決引發工作問題的心理障礙。

夏拉蓋亦為《泰晤士報》(The Times)與《衛報》(Guardian)的自由記者。自二〇〇八年起,作品固定刊登在《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內容主要談工作生活的心理層面。夏拉蓋在先前的職涯中,還當過脫口秀演員,在倫敦的喜劇社工作,平日也上電台與電視。目前定居於倫敦西北區。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大塊文化《錯把工作當人生的人:讀懂同事內心小劇場,擺脫無用情緒包袱,劃清職場與生活界線》

責任編輯/郭家宏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