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曾經在家裡的米看過米蟲嗎?家裡的大米即使確實密封,放久後依然生出一大堆米蟲,讓許多家庭主婦十分困擾,究竟這些米蟲是從哪裡來的?不小心吃下肚是否對人體有害?要怎麼保存,才能減少米蟲生長呢?
為什麼米裡面會有米蟲呢?
農委會說明,台灣有超過上百種的米蟲種類,不過最常見的有4種,分別是米象、穀蠹、麥蛾、外米綴蛾等,各個種類對米的影響也不同。由於穀物是米蟲的主要食物,通常米蟲會趁穀物收割後進到穀倉時進駐。以家中最常見的米象來說,有穎殼保護的稻穀,牠就無法突破穎殼產卵,但碾米後穎殼被除去後,牠就能產卵在米粒中。
吃到米蟲對人體有害嗎?
農委會表示,其實我們從小到大,誤食米蟲的數量已不可數,因為米象的卵產在米粒中,肉眼無法判別,早在不知不覺中將牠們吃進肚子,「但因米已煮熟,只能把他們想成動物性蛋白了」。不過,農委會也提醒,若1公斤的米生出超過100隻米蟲以上,長黴菌的機會可能會增高很多。
如何避免米蟲生長?
農委會建議,想要避免吃到米蟲,只能在挑選時多加留意。購買米時,盡量不一次購買超過2公斤的包裝;買回家後,放入冰箱冷藏即可保3個月不會有米蟲。
農委會指出,雖然冷凍區的確可以凍死米蟲,但米從冷凍區拿出後,容易產生回潮現象,也容易讓米斷裂,導致米煮熟後的口感變差。但若米蟲的數量過多,可先把米放進冷凍區一周後再丟棄,以免米蟲蔓延至其他地方。
另外,農委會提醒,乾燥的義大利麵也是米蟲的食物,因此也要留意,放在低溫保存為佳。
責任編輯/邱劭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