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動筆寫下這篇文章前,我從書架上把它拿下,重新讀了一次。
讀著的時候,我仍然會因為 Dylan 或是 U2 的某些歌詞覺得感動且受到鼓舞。我仍然敬佩 Velvet Underground 雖然不是市場上成功的樂團,但卻吸引了一大票玩音樂的熱血青年開始拿起電吉他唱起了自己的歌。Sex Pistols 和 The Clash 用他們的龐克反叛了音樂本身,也反叛了體制和整個保守的社會文化。David Bowie 和 T. Rex 打破了先天生理上的性別分野,挑戰了世界文化對於性別看法的傳統觀念。
我們沒有辦法得知這些搖滾樂是否改變了曾經的世界而來到了今天的這個模樣,這是個假設性的問題,也沒有辦法獲得確切肯定的回答。但可以確定的是,這些人的音樂曾經引起如此深植人心,一直到今天,我們仍然循著他們的步伐軌跡唱著我們今天的憂心、苦痛、憤怒,還有看似微不足道的理想和希望。我們被這些音樂安慰和啟發,我們在這些歌曲中找到寄託和憤怒的解答,然後我們學著去獨立思考,用我們的角度觀察。直到有一天我們終於捲起衣袖,用世故冷酷的眼睛看透,用天真熱情的態度衝撞。不管為的是公平正義或是天氣的惡化,不管敵人是冷漠的世界或是僵化的思想。也許是領導者,也許是支持者,也許是非政府組織,也許只是為了自己的理想。不管怎樣,是那些搖滾樂感動了我們,教我們要秉持著那樣的信念往那個應許之地飛翔,是那些搖滾樂啟發了我們,教我們即使未來如漫畫《二十世紀少年》那樣操控在未知的「朋友」手中,都要哼唱著那段熟悉的旋律相信著最簡單的信念,去挑戰明知不可為的阻擋。
搖滾樂不需要特別好聽,只需要真實和誠懇的力量。搖滾樂不需要特別技巧,只需要勇敢和堅定的信仰。聲音是翅膀,憤怒是燃料,音樂一下,搖滾樂會帶著我們的信念去到很遠的地方。
搖滾樂有沒有可能改變這個世界,我想這從來都是個難以解答的問題。但對自己來說,至少可以肯定的是,單憑搖滾樂本身,也許改變不了這個世界,真正改變這個世界的是,那些聽著也相信著搖滾樂,熱情天真瘋狂衝動,並且尚未被這個殘破沮喪的世界擊敗的人們。
本文作者/瑪莎,知名樂團五月天貝斯手
編按:2004年,張鐵志用《聲音與憤怒》(印刻文學)開啟中文世界的讀者對於搖滾與社會關係的新視野,成為中文搖滾書寫的經典,是每個世代搖滾青年的必讀之書。2014年,時值時代最劇烈變遷的關鍵,全新改版的《聲音與憤怒:十週年紀念版》(印刻文學),嘗試與這個島嶼的聲音與憤怒對話。本書除了對原先內容──從六○年代至今音樂對於社會各種不同的介入與連結,挖掘音樂作為一種反叛能量的可能性和侷限外──的增添與改寫,更增加了從捷克、東德、俄羅斯到拉丁美洲的抗議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