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天貝斯手瑪莎:搖滾樂可能改變世界嗎?

2015-02-24 16:00

? 人氣

聲音是翅膀,憤怒是燃料,音樂一下,搖滾樂會帶著我們的信念去到很遠的地方。(圖/ame0399@Flickr)

聲音是翅膀,憤怒是燃料,音樂一下,搖滾樂會帶著我們的信念去到很遠的地方。(圖/ame0399@Flickr)

幾個月前,鐵志哥在臉書上捎來了個訊息,問我《聲音與憤怒》即將要出版增訂的十週年版本,是否可以為他寫幾句話?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沒有多加考慮,我便回覆答應。一方面因為鐵志哥在各媒體出沒的評論文字一直是我追逐拜讀的對象,而另一方面,《聲音與憤怒》是我音樂歷程中讓我停下腳步重要的書本之一。在心裡混亂盲目的時候回頭想想初衷,在旁人喧譁指責的時候抬頭看看前頭。

十年了,我都還記得第一次閱讀這本書的那個年代和自己:

二十七歲,我們在日本已經結束營業的「河口湖錄音室」準備第五張專輯,同時也看著那一年在雅典舉辦的奧運正在發生,2008 才輪到北京奧運。台灣剛經歷完一場戲劇性的總統大選,當選的是那年在選前一天遭到槍擊的陳水扁。那時候臉書還沒有發生,Yahoo 仍然是當時台灣最大的入口網站,最大的通訊軟體是 MSN,Nokia 是當時市占率最高的手機。蘋果的 iPod 最大只有到 30G,仍然使用 firewire。印尼那一年因為印度洋的大地震引發了大海嘯,造成了一萬多人的喪生和失蹤。

David Bowie
深信搖滾樂可以改變世界(圖/ame0399@Flickr)

也許是因為終於從那個禁錮著男人的兵役中離開沒多久,也因為網路正在革命性地起飛,一切似乎都是如此地自由而且充滿可能性。我們不需要特別強調就可以心甘情願地相信,我們不需要證明就可以毫無保留地確定。評論的一言一語張揚著自由的權利,吶喊的一字一句單純地飄散理想的藍圖。不用擔心陰謀論的揣測猜疑,無需提防喧囂四起的人言可畏。在那個年代,除了本來就沒停過的藍綠撕扯之外,至少還能簡單地覺得未來還可以更好,努力可以有些回報,不滿能夠被溝通,憤怒能夠被尊重體諒。

也許是因為大學讀的也是社會學系的關係,讀著這本書的時候,想著書中提及的運動,思考著音樂的內涵和造成的風潮,我回憶起許多大學時所學的社會學理論和觀察。讀著讀著,血液仍然感覺滾燙,心裡也覺得激動而昂揚。你會深信搖滾樂可以改變世界,或乾脆誇張地說,別寄望政治或政客了,只有搖滾樂才能拯救這個世界。

只是回過神來,那已經是十年前了。

mayday
 

接到鐵志哥的邀請之時,是選舉剛結束一個月左右的十二月初。槍林彈雨的大選剛過,腥風血雨的評論未歇。除了電視和報紙媒體空穴來風但卻刀刀見血的新聞道德之外,網路上百家爭鳴的論戰也沒間斷過。2014 甲午年年底將至,這是個令人迷惘的一年,也是個令人沮喪的一年。是讓人憤怒絕望的一年,也是讓人失去希望和信心且無所適從的一年。

十年了,我們相信的搖滾樂改變了這個世界嗎?就算不要只看台灣,看看那些我們相信的搖滾樂發源地,看看這世界上的其他地方,搖滾樂是不是真的改變了這個世界?搖滾樂讓這個世界有變好那麼一點嗎?又或者我們只是在搖滾樂的世界裡頭逃避,不願意去面對這個無動於衷且令人沮喪的真實世界?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