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譏「你爸媽肖ㄟ」,還得低頭向人道歉!出身精神分裂家庭的他,道出29年無盡淚水

2018-04-17 11:54

? 人氣

只要和同學發生衝突一定是文國士不對,老師不必多問什麼,就直接定罪。國小、國中、高職轉校到普通高中,文國士就這樣用問題學生的臭名度過大半求學路。渾渾噩噩長到18歲,對於自己的家庭狀況,他始終找不到適切的心態去面對。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國中的時候他整天跟朋友膩在一起,試圖麻痺對於家庭的迷惘;高中的時候他努力合理化父母的缺席,努力說服自己其實也有個跟旁人一樣的幸福家庭,只為不那麼「低人一等」;到了大學,他再也騙不了自己。

他帶著我們走到輔大外語學院前的廣場,望著遠方說:「我爸媽在我8歲時被送到花蓮的安養院,某天我接到姑姑打電話來,是媽媽要跟我說話。那時候我就在這個廣場,我深吸了一口氣接起來。」聽到媽媽聲音那一刻,他忽然覺得一切都好「噁心」,為什麼他的父母會生病?為什麼他們之間的關係是這樣?他還能怎麼辦?他從廣場爆衝到幾百公尺外的學生餐廳,任憑淚珠放肆掉進湯麵裡,放聲大哭、大吼,也回答不出任何一個問題。

(圖/鐘敏瑜攝)
重回當年崩潰大哭的學生餐廳,卻發現當年吃的那碗滷麵店恰好沒開。(圖/鐘敏瑜攝)

沒盡責任的父母,孩子也得感恩?「允許自己恨」成了療傷第一步

「如果我的父母是一般父母,不管是感情不睦或外遇,他至少可以選擇對婚姻或孩子負不負責,我覺得那倒好,因為你能有個怨恨的對象,你可以大聲的說我就是恨你。但我的狀況是,理智會告訴你,怨恨精神分裂症的爸媽是不應該的…」

媽媽對於一個孩子是什麼樣的角色,常人或許可以輕易就答出來,但「父母」這個詞對文國士來說,卻陌生得難以想像。該逃離還是堅持「孝順」,這樣的掙扎糾纏文國士足足20年,直到大學大量閱讀,開始思考「孝道」這回事,他那難以說明白的人生,才終於出現了一絲光亮。

社會認知的孝順經常是基於對父母養育之恩的反饋,但在文國士看來,父母從來沒有養育他,甚至「自私」、從未考慮生養問題就生下他,「思考這件事情之後,反而有解脫的感覺。對於我沒有辦法愛的人,我開始可以承認自己沒辦法愛。

對他來說,這是人生重要的轉捩點。有些情緒或狀況是無法改變的,但人勢必得從某種執拗中跳脫出來,正視自己的脆弱與悲傷,才可能真正變得堅強。進一步、退三步、進一步、再退三步,即便速度緩慢,但他確實透過這樣的轉念,與自己的家庭、與自己的過去和解。

「我曾經覺得天下人都負我,但好好待在那個悲傷的泥淖裡是必要的過程。你可能真的快被打趴了,只剩頭還微微抬著,但你非得賭上一點風險允許自己跌到谷底,才有可能重新出發。就像我拋掉以前的逞強個性,開始允許自己恨父母一樣。」

修補兒時最恐懼的記憶,他決定進偏鄉當老師、把溫暖傳下去

本篇文章共 2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90

喜歡這篇文章嗎?

鐘敏瑜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