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降雨機率30%」不一定代表有30%的機率會下雨,而是該地區有30%的面積百分之百會下雨!教育部日前於臉書分享,降雨機率在國際上其實有2種不同的定義,答案意外讓眾人震驚表示,原來一直都搞錯了!
降雨機率30%代表的真正意思你懂嗎?教育部解釋正確定義
教育部於臉書專頁發文表示,看到氣象預報顯示「降雨機率30%」,許多人都會困惑,指的到底是30%的機率會下雨,還是30%的面積會下雨?事實上,降雨機率在國際上有兩種算法,一種是「在該區域內有多少%的『面積』一定會下雨」,另一種則是「在該地點有多少%的『機會』會下雨」。
教育部解答,美國的降雨機率就是採取第一種「面積」的算法,不過隨著科技的進步,氣象預報的技術越來越先進,現在的天氣預報都可以「點位」來做預報,因此目前臺灣和世界上大多數的氣象局和氣象機構都是採用第二種「機會」的算法。
根據中央氣象局公告,降水機率預報是指各預報區未來36小時內的3個時段(每12小時為1時段),出現0.1毫米或以上的降水機會,和降水時間以及面積是無關的。例如預報台北市降水機率70%,就是指有7成的機會在台北出現降雨。
看完降雨機率的真正定義,網友紛紛驚呼「長知識了」、「我以為都是有幾成機會降雨」、「昨晚也在跟兒子爭論這個%數的問題」、「機率這個詞只令人聯想到機會,完全不會想到面積,尤其氣象局有鄉鎮預報頁面,看了後會直接判斷是當地降雨機會。」
責任編輯/林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