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一起看場電影是幸福,那麼電影散場的時候,人是不是又會感到孤獨和寂寞?和家人在一起是幸福,但人難免各種分離,一旦家人不在我們身邊時,那種幸福感是不是就不存在了?
要靠這些隨時變動的因素來尋求幸福的感覺,是非常不實際的。
在美國的時候,我曾看見一些獨居或住在養老院中的老人,把幸福和快樂寄託在晚輩的探望上。當兒孫來探望他們,老人家就顯得非常快樂,但如果子女或晚輩連著幾週或幾個月不來探望,他們就陷入很深的孤獨中,鬱鬱寡歡。
我忍不住想,這些老人家顯然沒有培養自己尋求內心幸福的能力,把幸福快樂完全寄託在外在因素上。所以當外在環境變化時,內心就會受到動搖。這樣的情況不僅發生在老人身上,更發生在你我身上……你是不是曾見過一種人,當他家庭圓滿、事業成功、做事順風順水時就感覺幸福快樂,甚至洋洋得意、心高氣傲,但當遭遇困境、不順或失敗時,就痛苦不已,怨天尤人。他風光時的幸福快樂,在失意時蕩然無存。
但如果我們從小就培養尋找內心幸福的能力,人生不管走到哪一個境地, 無論是青年、中年或老年,無論事業成功與否、有沒有家人陪伴,有沒有兒孫探望,是孤身一人還是身邊有伴,都能透過觀想和觀修來獲得內心紮實的幸福感。
這也就是說,別把幸福之因交託在無法掌控的局勢上,否則人是不可能真正幸福快樂的。
再回過頭來說,一般人是不是能夠開創成功的事業、賺大錢,其實牽涉到很多原因,必須要有眾多的因緣和種種機運,才能決定他是否能夠擁有財富。就像演藝人員一樣,並非外表美麗帥氣就能擁有大批粉絲追隨。很多當紅明星出道時拚命努力,但也未必能夠一炮而紅,甚至有可能因為各種機運不佳,被冷凍、被忽視……所以,很多時候要成就一件事,必須要有各種因緣結合在一起,而非完全靠個人努力或外力勉強達成。
以佛家來說,一件事結合百千萬個因緣才能成就,光靠自身的努力是無法達成的,而這些隨時變化的外在條件,當然不能成為我們幸福感的來源。最好的方式是把「外在苦樂的因緣」轉換成「自身內心的滿足」,這樣的轉換才能真正讓我們產生幸福。
當然,內心的滿足感也需要多種因緣才能得到,但我們可以透過不斷反覆的練習,獲得內心真正的幸福感。這樣的幸福才能夠長長久久、紮實存在內心裡。無論處於貧窮或富足的境地,心都能常保平靜;無論面對什麼樣的人都能處之泰然。即使面對仇敵,也能保有平常心。
以我自己來說,在翻譯尊者的傳法影片時,偶爾會看到一些網友提出關於翻譯的意見,有人會稱讚「翻得真好」,但也有人會批評「翻得一般般嘛」。閱讀評論的我,如果心情隨著別人的讚美或批評而起伏或低落,就像是坐雲霄飛車一樣,受到讚美時就高昂,被批評時就落到谷底,這種來來回回的起伏對身心非常不好,人就如同失控了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