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致富可以靠3個槓桿,分別是人力、資本、軟體/媒體,我們常講的投資,指的就是資本。但21世紀多了軟體、媒體等新工具,除了投資,許多年輕人也選擇用寫程式、創作內容等新方式獲利。
關於致富,最大的誤解應該是多數人都以為可以靠薪水變有錢,但這是行不通的。即使是律師、醫生這樣的高薪工作,如果不能成為合夥人或自己開業,而是拿寶貴的時間去換錢,也難以致富,因為時間是有限的。
一個老上司曾經提醒我:「太聰明的人反而無法致富,因為永遠會有人給你一份足夠好的工作。」
真正賺到錢的人,都擁有某個產品、事業或智慧財產權的一部分。如果你在科技公司工作,可透過認股,不過,真正的財富通常是自己創業,或是去投資成為公司的小股東創造出來的。
許多人都想要財務自由,但如果你沒有擁有公司的一部分,就很難達到。你還需要被動收入,也就是你去度假、睡覺或退休時仍能幫你賺錢的資產。
想要創造財富,所有權真的很重要。致富之道,沒有任何一個是出賣時間換來的。
我們活在一個槓桿效應無限大的時代,好奇心與求知欲帶來的經濟回報也從未如此高。比起追隨現在賺錢的行業,追隨你真正好奇的知識才是發展事業更好的起點。說也奇怪,你的熱愛會產出只有你或一小群人知道的知識。從自己好奇的知識中發展出興趣,更可能培養出這樣的熱愛。
追求你真正好奇的事物,而不是現在當紅的東西。想想看有什麼是這個社會想要、卻還不知道如何獲得的產品或服務。你要成為能規模化提供這種產品或服務的人,這才是賺錢真正的挑戰。
每個時代都有想要、卻還不知道如何獲得的產品或服務,有很多剛好都跟科技有關。
關鍵在於你如何讓自己擅長這件事?你在等待的一刻,就是當世界有新東西出現、社會需要一套新技能時,唯獨你擁有這套技能的時刻。在這個時刻來臨前,你在推特、YouTube建立品牌,提供免費內容,為自己打響名聲,當然過程中也承擔了風險。但當機會時刻到來,你就可以利用槓桿發揮自己獨特的技能。
槓桿有三大類:第一種是人力,也就是替你工作的人,這是最古老的槓桿,但在現代社會卻不是特別了不起的槓桿類型。
第二種是資本,是20世紀的人用來變成超級富豪的槓桿。從最富有的人身上,你就能看到資本槓桿的效應。
第三種是零邊際成本的產品或服務,這是全新的槓桿,也是最民主的,包括書籍、媒體、電影和軟體;其中軟體或許是力量最強大的,你只需要一部電腦,不需得到任何人的許可。你不需要其他人幫助或提供你資金,就能把你的努力倍數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