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有觀點認為,若要全方位地瞭解馬桶,還需要經濟學知識來為馬桶合理定價以及選擇原配件進行製造。這些原配件的品質取決於消費者的需求及購買意願。這時,掌握心理學知識對於理解為什麼消費者更青睞某一顏色的馬桶來說至關重要。
沒有人能對哪怕一項事物面面精通。即使製造和使用最簡單的東西也需要複雜的知識體系。
如果你在讀完以上的知識後,發現自己原來對這類常見事物其實所知甚少,並為此感到驚訝的話,你並不是唯一一個,書中提到了一項實驗:
認知學家弗蘭克·凱爾(Frank Keil)與利昂·羅森布利特(Leon Rozenblit)提出了一種讓人意識到自身的無知的方法,這種方法只單純地要求受試者對某事物給出解釋,並說明這種解釋如何影響他們對自身理解力的評價。
倘若你是羅森布利特和凱爾的受試者之一,你會被問到下列問題:
1、請自評對於拉鍊工作原理的知識瞭解多少,如果瞭解程度為 1-7,你會給自己打幾分?
2、拉鍊是如何發揮作用的?請描述使用拉鍊的所有步驟,越詳細越好。
如果你同羅森布利特和凱爾的大多數受試者一樣,並非在拉鍊工廠上班,那麼關於第二個問題你便所知甚少。你確實對拉鍊的工作原理毫無概念。
所以,試想你被問到如下問題:
3、現在,請重新自評你對拉鍊工作原理瞭解多少,瞭解程度1-7,你會給自己打幾分?
這一次,你多少會降低評分以示謙卑。在試著解釋拉鍊的工作原理之後,大多數人意識到了他們對拉鍊的知識其實還是門外漢,因此在問題3上只給自己打一分或二分。
這項論證表明人們置身於錯覺之中。受試者們自己也不得不承認,他們對拉鍊的真正瞭解遠不如想像中多。當人們調低第二次評分的分數時,他們實質上是認識到,「我知道的比我以為的要少」。
拆穿人們的錯覺著實簡單得難以置信,你只要要求他們對看似平凡的某事給出解釋就行。這一招可不只對拉鍊有效。羅森布利特和凱爾分別以車速表、鋼琴鍵盤、沖水馬桶、鎖芯、直升機、石英表和縫紉機為題進行的測試都得到了相同的結果。
每一位受試者都表現出錯覺:無論他們是耶魯大學的研究生、名校的本科生還是就讀於社區公立學校的學生。在一所美國常春藤名校的大學生身上,在一所大型公立高中的學生身上,以及在對美國民眾的線上隨機抽樣測試中,錯覺一而再,再而三地被證實。
我們發現錯覺不僅發生在對日常物品的認知上,它幾乎無處不在:人們高估了自己對諸如稅收政策和對外關係之類政治議題的理解,在熱門科學話題如轉基因作物和氣候變化方面也全憑想當然,甚至連個人理財都是一本糊塗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