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投資情況通常是,投資人會買進他們喜歡和知道的股票,然後持有股票。這麼想並沒有什麼不對,因為股票投資大部分就是這樣⸺ 只要你有錢投資並持有很長一段時間。然而,這就是投資人陷入困難的地方,因為這需要時間,而且市場一定要上漲才有用。我就以標準普爾五百指數為例來說明,這個指數追蹤美國掛牌上市的五百間最大的公司,屬於大型整體指數,讓我們知道市場的走勢如何。它是很常用的指標,而且以目前的經濟環境來說,指數的波動幅度很大。
很多共同基金經理人和避險基金經理人設定目標要打敗標普五百。如果你觀察長期績效,就會發現不少高峰和低谷:你會看到在2000年前的科技泡沫,標普五百指數向上漲;然後進入2000年時股市崩盤,科技股重挫;然後在2007年時遇上不動產市場泡沫;之後是2008年不動產市場危機和後續的股市大崩盤。又因為一般所稱的聯準會製造的泡沫,使線圖往上攀升。非常多的量化寬鬆(也就是印鈔票),導致市場膨脹⸺ 有些人會說是人為造成的膨脹,總之結果是股價都漲回來了。
然後在最近一次的美國總統大選後,股市又大幅飆升了一次。2019爆發COVID-19 危機和後續的餘波,股市重挫。後來股市又回漲,而五百檔個股中的六檔幾乎包辦所有的漲幅。這顯示股市漲跌起伏的特性。同樣的,如果你買股票並長期持有,傳統的投資仍是好策略。
問題在於,如果你投資股票並預計在2000年退休,要領這筆錢出來支付生活費度過餘生,那你就會覺得很痛苦。為什麼?因為股市大幅下挫,你打算變現的股票價值變得比六個月前還要低很多。股市崩盤後又反彈,又因為不動產泡沫再度重挫。下一次反彈時,因為市場已經漲回來了,所以還不算太糟。長期下來,只要你不賣股票,就不會有問題;但問題是後來股市又跌了,又開始了另一個循環。
我要說得非常清楚,這樣你才不會有任何的疑惑。買進並長期持有股票的問題只在於,當你要賣股票以支付退休、醫藥費或任何其他需要時,市場可能剛好在低點。你不能去對電力公司說:「嘿,我的股票剛跌了20%,可以等股市漲回來再付電費嗎?」不行,你必須馬上付電費。市場崩盤時,你可能得付出很高的代價。
股市本來就有漲有跌,不斷循環。股票就是這樣,會隨著時間波動。知道這一點後,如果你是傳統的投資人,而且需要在股市重挫的其中一年賣股變現,那你就會因為傳統的投資策略而陷入很大的麻煩。如果你研究2000年的股市崩盤,就會知道股市花了13年的時間才漲回2000年的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