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敏感的人,很容易因為一點芝麻小事就倍感壓力,最後導致身心失衡。高敏感族和高敏感孩子不只是敏感,區分自己與他人的界線也很模糊,所以容易累積負面情緒,而且他們都會先站在對方的立場替對方著想,把自己的事往後放,最後反而讓自己受傷。
沒有自我的孩子很危險!
同調性過強,會將原本不屬於自己的特質強加在自己身上,甚至是重新創造,很多孩子對這種虛假的自己感到痛苦。
有一名女孩在向我求診。
她在小學和國中時成績優異,日常生活的評分也很好,除了注意力和記憶力稍差一點之外,言語和動作上的智能評分也很高。對她進行一個月的心理治療後,我發現了許多事。她從幼兒期開始就和其他小孩的興趣不同,很怕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總是獨自一個人。就學後,她也很怕和同學聊天,隨時都感到疲憊,常陷入無氣力狀態,而且很難理解耳朵聽到的事,所以也無法專心上課,只能死背課本。
上國中後,她開始叛逆、反抗母親。後來雖然考上大學,但課業和交友仍讓她吃盡苦頭。之後雖然也就業了,但只要公司的指示不夠明確,她就不知道該怎麼做,也無法隨機應變,因此無法順利建立人際關係,精神上被逼到絕境。於是她懷疑自己是否有發展障礙問題,所以到精神科求診。〈以下內容是徵得她本人同意後,直接引用她的手記,但為保護個人情資,細節部分稍加更改。〉
● 我從小就無法融入周遭的世界,總覺得沒有自己可以待的地方,也沒有辦法和家人、朋友建立親密的關係。
● 我對自己生活的世界和別人都沒興趣,只能接收媽媽給我的價值觀,然後用這價值觀來面對世界。但後來我突然發現,這不是我的價值觀,以往我所認定的想法,都是媽媽給我的。若將這些全都丟掉,我就會沒有自我。
● 不消除自我來配合周遭環境,我就無法與人溝通。我甚至不知道為了生存,我應該把真正的自己擺在哪裡,好像也沒地方可以擺。
這是非常具象徵性的症狀。
● 我很容易受別人的情緒影響,常常因此感受到他人的情緒。待在人多的地方時,大家的各種情緒好像會往我這邊衝過來,讓我不只疲憊、心情也很沮喪。講得具體一點,待在情緒表達很明顯的人身邊,我的疲憊感就會倍增,只要別人有一丁點憤怒或悲傷等情緒時,我就會因為這些不必要的情緒共振大受影響,結果我反而比對方還沮喪。
● 即使對方只是稍微地抒發情緒,即使我根本不知道對方產生情緒的來龍去脈,即使我幾乎不了解對方,或他只是正好擦身而過的人,我的沮喪心情也會持續一整天。就像在不知不覺中感染到對方的情緒一樣。所以我從小就會逃避現實,但是這些想法會自己浮現在我腦海裡,我根本無法控制。
她無法像一般人一樣與人隨意閒聊,只能從過去的經驗尋找「這時候應該這麼說」,再根據學來的經驗回應對方。
● 要對對方的話題產生興趣,再回應對方的閒聊方式,對我來說太困難。就連打招呼時的簡單對話,我都不行,所以我根本無法與人建立人際關係。
在這種情況下要與人溝通,當然會過度耗費精神,難怪會非常疲憊。
● 這種情形就像要一般人把平常會主動完成的事,全改成手動一樣,需要高度的專注力和能量。只是稍微的閒聊,都會讓我累得想躺下,有時甚至得躺上一整天。
但我對她的診斷是廣泛性發展障礙非特定型、注意力缺失症/學習障礙傾向、憂鬱與社交焦慮、高敏感族、成人兒童。
她在治療後將這本筆記給我,不僅讓我嚇了一大跳,也讓我決定應該徵詢本人同意,分享給大家,並且應用在我日常的診療裡。基本上,不論年齡、性別、有無發展障礙,真的有很多人對她的經驗感到共鳴。讓我深深明白,確實有很多人就像這個案例一樣,因為發展障礙、高敏感、解離症狀、依附障礙等重重而深受困擾。
作者介紹|長沼睦雄
1956年出生,山梨縣人,北海道大學醫學系畢業。研習腦外科後,轉攻神經內科,並取得日本神經學會認定的醫師資格。於北海道大學研究所致力神經生化學基礎研究後,轉向障礙兒童醫療領域,之後在道立札幌療育中心擔任十四年的兒童精神科醫師,2008年時赴任道立綠丘醫院精神科醫師,提供兒童與成人診療服務。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三采《開啟高敏感孩子天賦:兒童精神科醫師給高敏感兒家長的41個養育、照顧、陪伴提案》
責任編輯/陳憶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