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語怎麼學?雙語環境下長大的寶寶建議:注意唇型變化

2015-03-03 18:13

? 人氣

很多想學好外語的人,總懷疑自己沒有抓到竅門,所以進步不夠快。一篇即將發表的嬰兒語言學習研究,發現雙語家庭的嬰兒,比單一母語的寶寶,更早開始注意大人說話的唇形,顯示雙語寶寶更留心說話時顯著的視聽信號(salient audiovisual speech cues),幫助自己區別2種語言,興許就是孩子掌握不同語言的秘訣,還蠻值得大家參考的。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以眼球追蹤技術觀察寶寶與大人的互動

這個實驗的觀察對象,是4到12個月的西班牙寶寶,分別來自只說西班牙文、只說加泰隆尼亞語(Catalan)單一語言家庭、或是同時說這2種語言的雙語家庭。研究人員以眼球追蹤(eye-tracking)技術,觀察大嬰兒與人互動情況。

科學家讓嬰兒看女性說西班牙文、或加泰隆尼亞語的影片,同時追蹤嬰兒的注意目標。4個月大單語家庭的嬰兒,多數時間注意說話女性的眼睛,雙語家庭的嬰兒卻有一半時間,盯著說話人的嘴型。

每個音都有相對嘴型。
 

研究人員也觀察12個月齡的孩子對相同影片的反應,結果是單語家庭的寶寶,注意說話人眼部、嘴唇的時間一樣長,但雙語家庭的寶寶,多數時間注意說話人的嘴唇變化。單語寶寶、雙語寶寶注意的目標,差別非常明顯

這個研究由美國東北大學(Northeastern University)鮑維健康學院(The Bouvé College of Health Sciences)溝通科學與疾患學系教授陸克維奇(David J. Lewkowicz)與西班牙國家腦、認知與行為研究院(IR3C)、巴塞隆納大學學者共同合作,結果即將發表於心理學期刊《Psychological Science》。

嬰兒學說話的秘訣

這個實驗的前身,是陸克維奇2011年發表的研究《嬰兒學習語言時的選擇性注意行為》,當時已經注意到學習母語(英文與西班牙文)的4個月大嬰兒與人互動時,注意力會從對方的眼睛部位,轉移到嘴巴,然後到12個月大左右,嬰兒注意力就會移回說話人的眼睛。

嬰兒學說化時會自然注意其他人說話的嘴型。
 

不過,研究也指出,12個月大寶寶接觸非母語的時候,注意力仍會放在說話人的唇部,推估是嬰兒腦部認知2種語言的過程,比單一語言困難所致。前後兩項實驗顯示,視覺與聽覺訊息的結合,是嬰兒學習語言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出生第1年嬰兒對母語的學習非常快速,矛盾的是,母語能力增強後,接受其他語言的能力就會變弱,就是心理學上的「知覺窄化」(Perceptual Narrowing),意即大腦根據環境經驗,自我縮限認知範圍,這種變化可能在嬰兒1歲就發生。

陸克維奇說:「相對地,接觸不止一種語言的嬰兒能,就不會產生語言認知窄化的情況…….而雙語環境下的孩子,學習不同語言的最大優勢,就在於他們與人互動時,看得到與聽得到的話語。」

研究發現能應用於自閉兒的診斷

目前自閉兒診斷,通常得等到孩子18個月到2歲,他們很少看著他人臉部(阻礙語言學習)的行為特質,才會比較明顯。如今前述研究證實,正常嬰兒4到6個月大就會專注觀察說話對象,這樣發現,有助於醫師更早辨識出嬰幼兒的溝通障礙。

寶寶學習語言的反應,其實並不奇怪,我們跟朋友身處吵雜環境,沒辦法聽清楚對方聲音的時候,本就會自然注意說話人嘴形。另外,過去台灣人學習KK音標的時候,老師都會拿出唇舌發音位置圖(參考下圖)輔助教學,那些簡陋手繪展示圖看不看得懂是一回事,語言學習顯然得先掌握發音的脣形變化。

學習KK音標時,很多老師都會使用類似的口腔圖表。
學習KK音標時,很多老師都會使用類似的口腔圖表。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