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美國隊長的第一次影像化並不成功,B 級片製作公司 Republic 對美國隊長的改編備受詬病。美國隊長從二戰中的戰鬥英雄變成了地方檢察官,標誌性的金屬盾牌則被一把普通的左輪手槍代替。而故事劇情也摒弃了二戰背景,變成了一部冗長無趣的警匪肥皂劇。
不過有趣的是,這版《美國隊長》曾在民國時期的中國上映,當時譯名叫《無敵大探長》,票房如何就無法得知了。
受制於電影技術的不成熟,像 1944 版《美國隊長》這樣的 B 級片也是當時超級英雄電影的縮影。DC 的第一部漫改影視作品《超人和鼹鼠人》同樣天雷滾滾,充斥著五毛特效和拙劣劇情。
1944 年後的 40 多年間,再沒有漫威作品被改編成電影,超級英雄電影也將迎來 DC 一家獨大的時代。
時勢造英雄,超人來了
「時勢造英雄」可以說說是貫穿在超級英雄漫畫和電影中的鐵律了,看似天馬行空超級英雄其實也是時代的產物,暗合人們的某種情緒。
大都超級英雄漫畫都誕生二戰和美蘇冷戰這樣的特殊時期,來撫慰美國人民的不安情緒,其中超人和美國隊長便是二戰時期最為經典的兩個超級英雄。
《超人》誕生於美國大蕭條時期,在失業率居高不下,生活不安定的年代,人們需要一個無所不能的超級英雄來替代政府拯救自己。
到了 1978 年,《超人》成為第一部在大銀幕上映的真人超級英雄電影,成為超級英雄電影史上里程碑。這部《超人》為超級英雄樹立起陽光健康、正義無私的形象,也奠定了後來眾多超級英雄電影的風格。
這個時期的超級英雄大都具有崇高的道德觀念和強大的社會責任感,要為了大眾的利益無私奉獻甚至自我犧牲,也因此造成人物臉譜化的問題,於是當這樣的《超人》拍到第四部時,人們終於對這個高大全的超級英雄感到厭煩。
《超人》暫時退出超級英雄舞臺,可漫威還要繼續活在 DC 的陰影下。
DC 的暗黑抑鬱風也曾一統天下
1989 年,DC 所屬的華納兄弟在推出了一部哥德風格的《蝙蝠俠》,DC 也憑藉蝙蝠俠在此後近 20 年稱霸超級英雄電影。
DC 的多部《蝙蝠俠》都不同於現在常見的爆米花大片,風格和漫威的歡樂幽默截然相反,走的是暗黑抑鬱的路線。
1989 年的《蝙蝠俠》由鬼才導演提姆·波頓操刀,提姆·波頓被譽為世界哥德風格電影藝術大師,他忠於原著風格,塑造了一座暗無天日的高譚市,這也是風格最為陰暗的一部《蝙蝠俠》。
這部《蝙蝠俠》在全球斬獲 4.1 億美元票房,廣受普通影迷和原著粉好評,提姆·波頓也從小眾文藝片導演一躍成為好萊塢一線導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