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 2008 年上映,狂攬全球 5.85 億美元票房的《鋼鐵人》,到如今史上最快打破全球 10 億票房紀錄的《復仇者聯盟3:無限之戰》,漫威影業在這 10 年來,徹底改變了超級英雄電影在好萊塢的地位。
10 年前,《鋼鐵人》在台灣上映,開啓了漫威電影宇宙(以下簡稱「MCU」),那時候的電影還沒學會票房造假。
10 年後,MCU 的第 19 部電影《復仇者聯盟 3》在全球各地上映,毫無懸念地打破一個又一個票房記錄。
漫威影業過去十年間上映了 18 部電影,累計票房已經達到 148 億美元,超級英雄迎來了最好的時代,漫威終於從 DC 身後的追隨者變成引領者。
有電影人曾表示「漫威這種超級英雄電影不會在世界電影史上留名」,實際上全球電影票房前十名中,MCU 就占了三部。漫威電影這十年,真正將美漫這種小眾的二次元次文化,包裝成更符合大眾審美和趣味的流行文化,並推向了全球。
正如 2007 年的 iPhone 重新定義了手機,漫威也重新定義了超級英雄,將漫威基因折射到超級英雄電影這種類型片中,甚至一向苦大仇深的 DC 電影也開始出現漫威式的逗比。
逗比合家歡?以前的超級英雄電影不是這樣的
吃著爆米花看超級英雄們在銀幕上一邊相互吐槽,插科打諢,一邊拯救地球,是看漫威電影的一大樂趣。
不過這也是批評者厭惡漫威的理由,科幻片教父詹姆斯·卡麥隆在一次採訪中對《復仇者聯盟 3》的評論,可以說很好地代表了這類觀眾的觀點:
我希望我們能很快對《復仇者聯盟》感到疲倦,並不是說我不喜歡這些電影。
只是,除了雄性激素過高、沒有家庭的男人們花兩個小時拼死冒險順便摧毀城市之外,還有其他故事可以說。
這一方面體現了漫威目前在超級英雄電影中的統治地位,另外也說明超級英雄電影確實「還有其他故事可以說」,在 MCU 興起之前,超級英雄和現在的畫風其實有很大的不同。
粗製濫造的 B 級片時代,你見過拿槍的美國隊長嗎?
說起漫威電影的開端,大都會想到 2008 年的《鋼鐵人》。但你可能不知道第一部由漫威角色改編的影視作品在 1944 年就出現了,那是一部充滿 B 級片趣味的《美國隊長》。
編者注:B 級片一般指成本較低的商業電影,是好萊塢成本差異化的的產物,其中為了吸引眼球而走黃暴路線的 B 級片是重要的一個分支。
這是漫威作品初次影像化,以系列短劇的形式播出,因此不能算是一部電影。1941 年美國隊長初次在漫畫中登場,很快在被二戰陰影籠罩的美國大受歡迎,成為漫威的頭牌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