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台灣模式、類共存、微解封…最受爭議的20大防疫「新名詞」,第1名讓網友全炸鍋

2022-05-26 15:00

? 人氣

微解封、滾動式修正、軟性封城、新台灣模式…這些自創防疫名詞,每一個都讓人難以理解。(資料照/柯承惠攝)

微解封、滾動式修正、軟性封城、新台灣模式…這些自創防疫名詞,每一個都讓人難以理解。(資料照/柯承惠攝)

「校正回歸」、「滾動式修正」、「微解封」、「軟性封城」……面對這些防疫名詞,你也一頭霧水嗎?從2019年年底開始,Covid-19便入侵我們的生活,大家也隨著疫情迎來許多政策變動。兩年多的時間裡,在因應疫情變化的政策或公告中,出現了許多因為疫情而誕生的「新名詞」,乍看之下讓人難以理解,每出現一個新名詞,也總能在網路上引發許多話題。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這些在疫情時代突然冒出來的新詞彙,除了讓人困惑外,也讓不少人都覺得十分傻眼,有網友表示受不了一直有一堆看不懂的詞出現,更有人將這些新名詞做成迷因梗圖,嘲諷滿滿。今天《DailyView網路溫度計》就透過《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調查出「疫情期間最讓網友傻眼的二十大新名詞」,一起來看看吧!

NO. 10 人與人的連結

「人與人的連結」婉轉指涉男女關係,模稜兩可的說法讓人有無限想像空間,引發話題。(示意圖/圖取自Pexels)
「人與人的連結」婉轉指涉男女關係,模稜兩可的說法讓人有無限想像空間,引發話題。(示意圖/取自Pexels)

去年(2021)萬華茶室爆發群聚感染時,指揮官陳時中在5月13日的防疫記者會上以「人與人的連結」婉轉指涉蘆洲獅子會前會長的男女關係,模稜兩可的說法讓人有無限想像空間,引發話題。

許多網友開始到處運用,還延伸出「多人連結」、「連結再連結」等造詞,用來嘲諷各種桃色事件或身邊的渣男渣女。由於該詞彙讓人印象深刻,也常在政府被批評「一直發明新名詞」的時候被提出來討論。

NO. 9 精準疫調

去年(2021)5月疫情爆發時,北市府啟動了「精準疫調」(圖/取自臺北市政府)
去年(2021)5月疫情爆發時,北市府啟動了「精準疫調」。(圖/取自臺北市政府)

「精準疫調」原為指揮中心在2020年的疫調政策,在去年(2021)5月疫情爆發時,北市府啟動了「精準疫調」,但有人認為疫情根本沒有受到控制,質疑「精準疫調」到底「精準」在哪裡。

關於臺北市的「精準疫調」,在去年6-7月引發了一場網路論戰,像是環南市場、北農的群聚感染,以及「虎林專案」等等,都造成不少話題。還有網友嘲諷,臺北市政府的「精準疫調」,看起來根本比其他縣市的「一般疫調」還要不精確。

NO. 8 自主應變

在今年(2022)疫情爆發後,指揮中心不斷強調要民眾「自主應變」(圖/取自YouTube指揮中心記者會)
今年疫情爆發後,指揮中心不斷強調要民眾「自主應變」。(圖/取自YouTube指揮中心記者會)

在今年(2022)疫情爆發後,指揮中心不斷強調要民眾「自主應變」,陳時中在4月22日記會上對自主應變的擴大解釋,引發了許多討論和批評。不少人認為政府沒有落實好防疫導致疫情爆發,許多政策也都一團混亂,現在只丟出一句「自主應變」,像是把所有問題都推回給人民自己處理,讓人感覺很差。

有網友認為自主應變充滿諷刺意味,根本是在叫大家自生自滅,還有人直接批評「那還需要政府幹嘛?」

NO. 7 新臺灣模式

面對今年大爆發的疫情,政府在今年(2022)4月初提出了「新臺灣模式」。(圖/取自蔡英文FB)
面對今年大爆發的疫情,政府在今年4月初提出了「新臺灣模式」。(圖/取自蔡英文FB)

面對今年大爆發的疫情,政府在今年(2022)4月初提出了「新臺灣模式」。表示不追求全面清零,但也並非放任病毒肆虐,而是以「減災」為目標的有效疫情控管。

該名詞一經宣布,在網路上立刻引發討論。許多人紛紛困惑「什麼叫防疫新臺灣模式」、「新臺灣模式到底是什麼」,更有人提出質疑「現在等於消極應付了吧」、「新臺灣模式就是躺平了?」、「反正時間到了,疫情會自己好」。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