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退休,就是不再依靠工作收入生活,那近幾年很紅的「財務自由」(FIRE)又是什麼意思呢?財務自由(FIRE)的原文為「Financial Independence, Retire Early.」(財務獨立,提早退休)──你可以發現財務自由其實是由兩件事情組合而成的。追求財務自由的人,其實是想透過金錢買回自己人生的時間,讓自己擁有絕對支配時間的權利,而不是為了生活做一些自己不想做的事情。
簡單來說,財務自由的境界就是提早在法定退休年齡前完成財務獨立,至於要不要工作,則是個人的選擇。我們可以說,財務自由其實就是提前退休的時間點,並且透過財務獨立讓工作變成一種選項,而不是必須。因此,不妨先思考要如何達成財務獨立,如此就能規劃出方向,當作我們的退休目標。
而目前最廣為流傳的財務獨立法,正是「4%法則」。4%法則又稱為「4%提領率」,為了要達成財務獨立,必須讓資產取代薪水來支應我們的日常生活。在此狀況下,不可或缺的正是一筆現金流,更常聽到的說法就是「被動收入」。因此,提領率所代表的意義,便是把資產賣出換成現金使用,也就是讓錢滾出的錢變成我們的生活費。
這裡舉個實際例子讓你了解4%提領率的運作方式:
YP目前有1,000萬的資產,根據4%提領率計算可得出1000×4% =40。他可以將1,000萬的資產,在退休第一年賣出40萬當作生活費;而往後的每一年,則是根據通貨膨脹指數,調整提領(賣出)的金額,比如通貨膨脹率為2%,則隔年就需賣出40×1.02 =40,8000。
反過來說,累積1,000萬的資產,就是每年需要40萬生活費的投資者的退休目標金額。由此,我們可以透過以下幾種方式計算財務獨立的數字:
年支出 / 4% = 財務獨立的數字
年支出 × 25 = 財務獨立的數字
月支出 × 12 × 25 = 財務獨立的數字
月支出 × 300 = 財務獨立的數字
如果想計算未來的退休目標金額,簡單預估每月的生活費用,你就可以採用月支出 ×300的公式計算。
藉由表6-1 的簡單計算,你會發現財務獨立並沒有想像中那麼遙不可及。依照台灣主計總處統計108年受雇員工的年收入,中位數為49.8萬元。也就是說,你只要累積約1250萬的資產,就能藉由資產所帶來的現金流,邁向財務獨立的生活。
4%法則目前能追溯至最早的起源是來自於美國財務顧問威廉‧班根(William P. Bengen)在1994年發表的研究。他採用50%∼ 75%的股票比例加上剩餘比例的債券組合,透過每年再平衡回測過去美國市場1926-1976的實際提領過程。得出的結論是:年齡60—65 歲的退休人員,如果搭配50/50 股債配置,採用4%的提領率會是安全的。根據他的研究結果,4%的提領率最少可以讓此現金流維持33年;而大多數的情況可維持至50年,對於60歲退休人員的預期壽命來說非常足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