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孩子是喜悅和疲憊不斷交錯的事情,在孩子開始有自己的意見卻無法溝通,大腦還未成熟做不到忍耐之前,主要照顧者更是疲憊和煩躁的情況居多,能夠把和孩子獨處的時光描繪得盡是一片祥和美好的人,一天多半只花費非常稀少的時間在育兒。如果可以在有空的時間、可以選擇的時段才跟小孩在一起,即便是換尿布、洗澡這類瑣事,都可以讓人單純地感受到育兒的喜悅。
對於生活忙碌,時間上沒有彈性的父母來說,帶小孩就辛苦多了。夫妻感情會因為育兒受到多少考驗,雖然也有人說,是受到兩人的教養方式是否一致所影響。我也認為頻繁地為了教養方式而爭執,確實是很傷害感情,但很多例子都讓我覺得,教養方式是否同調,還不是真正會影響感情的關鍵。
真的會傷害夫妻感情的,是在遭遇教養的各種辛苦和困難時,兩個人是否依然「在一起」吧。
發完脾氣就撤離現場的老公
我能夠和先生好好溝通,是因為先生很少在對孩子發怒後逕自拂袖而去,在他斥責孩子時,雖然我會對當下緊繃的氣氛感到困擾,但因為他仍然在現場,我會覺得我們只是解決問題的方式不同,他依然和我共同面對問題。
但朋友的丈夫會在生氣後頭也不回地離去,一消失就是幾個小時,對於事後,朋友想要討論剛才的處置時又會拒絕溝通,我想像著朋友既是妻子也是母親的心情,心裡明白在那樣的時刻,無論曾經和丈夫有過多麼熱烈的愛情,都會瞬間冷卻到變成心寒。
孩子是我一個人的嗎?孩子惹人生氣的時候,只有你生氣而我不生氣嗎?對孩子臉上顯而易見的恐懼不安,感到心疼的只有我嗎?
可能連這些問句都沒有機會說出口,就被一句「都是妳寵出來的」堵住了嘴巴,可以撤離現場是因為知道妻子不會丟下孩子,可以放心孩子有人照顧,只是顧到了孩子的安全,卻徹底忽視了妻子的心情。
不管父親還是母親都會對不講道理的孩子生氣,合理的生氣和單方面發洩情緒的界線也相當模糊,在被孩子氣到說不出話來時會想要恫嚇、想要快速結束這一切、甚至想要逃離暴風圈,這種心情任誰都可以理解,但是夫妻必須要理解對方而互相協助,而不是一方自顧自地離開,讓另一個人承受兩人份的壓力。
我很好奇有多少男人知道自己正在付出的代價和收穫不成比例,如果他們確實相信,自己的教官角色對孩子有益,而且還是一個發完脾氣、做出教訓之後就逕自離開的教官。
他們把扮演輔導室老師的任務交給媽媽,問題不在於這樣的分工對或不對,而是這究竟是出於對理想的父親角色的想像,還是事實真相是,就像妻子感受到的那樣,只是想把一切困難都丟給媽媽來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