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國教課綱強調「素養」,家長全都霧煞煞!2張圖表,讓你秒懂孩子升學該如何準備

2018-05-19 07:30

? 人氣

生活中有很多的問題,例如人口老化、氣候變遷、海洋垃圾,通常不是單一領域或學科知識就能解決,因而跨領域、跨學科的統整學習變得更重要。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陳佩英和一群長期參與教師共備社群的高中各科老師,組成「愛思客」(ASK,態度Attitude+技能Skills+認知Knowledge)團隊,透過跨領域素養導向課程設計的工作坊,協助老師嘗試開發新的課程,改變學習的樣貌。

(圖/未來family提供)
(圖/未來family提供)

第一線衝擊:教師,能不能改變?

品學堂創辦人黃國珍指出,素養教育的趨勢改革,最直接衝擊到的是老師,不是學生。光靠教科書很難教出素養,老師本身的素養才是最大的關鍵,也可能成為學生學習的天花板。

「素養教學對老師其實是很大的鬆綁,就看老師願不願意走出去,」黃國珍認為,老師應跳脫學科本位,回歸到孩子的學習與發展,即使面對學生的提問、挑戰,不是去要答案的結果,而是不斷挑戰學生「找答案」的過程,以及他們如何建立自己的表達、論述。

至於素養導向的評量怎麼出?國教院測評中心主任任宗浩指出,素養教學過程中的提問,就可以是很好的考題。

教改的後盾:家長,能不能接受?

面對新課綱帶動的種種革新,特別是考招的變化,家長通常因為不太了解,難免感到焦慮或恐慌,甚至批評教改是把孩子當做實驗的白老鼠。

「考試是最公平的人才篩選方式」,這是家長最常見的一大迷思。「大家要對考試的公平性有所省思,」國教院測評中心主任任宗浩坦言,孩子天生的能力有差別,傳統講述較適合語言邏輯思考能力好的學生,考試考高分就能夠優先選擇學校,或大專院校約2000多個不同的科系,只憑學測和指考成績來分發學生,是否真的公平?

關於素養導向試題,大考中心主任劉孟奇認為,家長經常希望能有個藥方。其實不用感到恐慌,因為考的是基本功,平時只需要廣泛閱讀、接觸多元文本,以及關心生活(周遭發生什麼事)。

面對多元升學管道,任宗浩建議家長,對升學路徑要了解,陪孩子找到長處,配合選修課程及社團活動,給予較多的支持。

(圖/未來family提供)
(圖/未來family提供)

文/王惠英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未來Family(原標題:看懂新課綱關鍵字〉素養,是什麼?怎麼學?)

責任編輯/陳憶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