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益比(Price-to-Earning Ratio,PER)是每股市價除以每股收益所得的數值,代表現價是每股淨利的幾倍。假如某企業目前的股價為 1 萬元,每股淨利是 1,000 元的話,本益比就是 10 倍。結論是:高本益比表示相較於收益,股票交易價格偏高;低本益比表示相較於收益,股票交易價格偏低。10 倍本益比意味著,個股需要花費 10 年,維持和現在同樣的收益,投資人才能回收目前的投資金。韓國股市的本益比通常以 10 倍進行交易,但美國和中國則以 20 倍以上進行交易。不管是市場或是個股,都套用「倍數」,代表流通股基本上是在投資未來,交易中有一定程度的泡沫。同一產業中,本益比相對較低的個股,可判斷其股價將上漲。計算本益比前更重要的是計算每股淨利。想要推算未來收益,須先算出每股淨利。
每股淨利(Earning per Share,EPS)是當期淨利除以總股數所得的數值,即總淨利除以總股數等於每股淨利。若每股淨利高,表示經營業績良好,每股淨利愈高則本益比愈低。由於目前交易價格反映的是未來的業績,因此我們需要推算的是未來淨利,而不是過去的淨利。
股價淨值比(Price-Book Ratio,PBR)是每股市價除以每股淨資產所得的數值,也就是說,股價是每股淨資產的幾倍。假如某個公司目前的股價為 1 萬元,每股淨資產也是 1 萬元的話,股價淨值比就是 1 倍。每股淨資產是 2 萬元的話,股價淨值比便是 0.5 倍。每股淨資產是 5,000 元的話,股價淨值比則是 2 倍。結論是:股價淨值比為 1 以上時,表示相較於資產價值,現價交易價格偏高;股價淨值比為 1 以下時,表示相較於資產價值,現價交易價格偏低。這裡所說的淨資產是指當公司清算時,分配給股東的金額扣除資產負債表中的負債。根據評估資產的方式和類型,算出的淨資產可能會有很大的差異。非專業的一般投資人只要簡單的用總資產減掉總負債的方式計算即可。
過去在說明股價時,最基本的就是本益比和股價淨值比。它們用來判斷,相較於每股淨利、每股淨資產,以目前的股價交易是高估或低估。當然,投資相對淨利和淨資產被低估的股票會更好,因此各家證券都會定期挑選低本益比、低股價淨值比個股列表,並提供清單。可是,實戰投資和理論不同,被低估的個股隱瞞了一個尷尬的真相。
按照不同的時期,投資人可能會偏好低本益比或低股價淨值比。當市場流通性蓬勃發展時,會投資比市場平均本益比更低的股票。當特定產業處於上升趨勢,大家會找尋該產業相對平均本益比較低,也就是同業中較低價的股票投資。假設半導體業呈上升趨勢區間,整體產業本益比約為 10 倍,而同業中有某些被低估落在 7 倍左右的個股,他們就會考慮買進那些個股。我們描述此情形為「尋找領域中的廉價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