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大快訊
20171031-SMG0035-快訊小紅條兒

如何用本益比選股?法人點出尷尬真相:低本益比有雷,股價未必會補漲

2022-05-31 08:40

? 人氣

如何用本益比選股?(圖/PixaHive;作者/Neeclick)

如何用本益比選股?(圖/PixaHive;作者/Neeclick)

本益比(Price-to-Earning Ratio,PER)是每股市價除以每股收益所得的數值,代表現價是每股淨利的幾倍。假如某企業目前的股價為 1 萬元,每股淨利是 1,000 元的話,本益比就是 10 倍。結論是:高本益比表示相較於收益,股票交易價格偏高;低本益比表示相較於收益,股票交易價格偏低。10 倍本益比意味著,個股需要花費 10 年,維持和現在同樣的收益,投資人才能回收目前的投資金。韓國股市的本益比通常以 10 倍進行交易,但美國和中國則以 20 倍以上進行交易。不管是市場或是個股,都套用「倍數」,代表流通股基本上是在投資未來,交易中有一定程度的泡沫。同一產業中,本益比相對較低的個股,可判斷其股價將上漲。計算本益比前更重要的是計算每股淨利。想要推算未來收益,須先算出每股淨利。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每股淨利(Earning per Share,EPS)是當期淨利除以總股數所得的數值,即總淨利除以總股數等於每股淨利。若每股淨利高,表示經營業績良好,每股淨利愈高則本益比愈低。由於目前交易價格反映的是未來的業績,因此我們需要推算的是未來淨利,而不是過去的淨利。

股價淨值比(Price-Book Ratio,PBR)是每股市價除以每股淨資產所得的數值,也就是說,股價是每股淨資產的幾倍。假如某個公司目前的股價為 1 萬元,每股淨資產也是 1 萬元的話,股價淨值比就是 1 倍。每股淨資產是 2 萬元的話,股價淨值比便是 0.5 倍。每股淨資產是 5,000 元的話,股價淨值比則是 2 倍。結論是:股價淨值比為 1 以上時,表示相較於資產價值,現價交易價格偏高;股價淨值比為 1 以下時,表示相較於資產價值,現價交易價格偏低。這裡所說的淨資產是指當公司清算時,分配給股東的金額扣除資產負債表中的負債。根據評估資產的方式和類型,算出的淨資產可能會有很大的差異。非專業的一般投資人只要簡單的用總資產減掉總負債的方式計算即可。

過去在說明股價時,最基本的就是本益比和股價淨值比。它們用來判斷,相較於每股淨利、每股淨資產,以目前的股價交易是高估或低估。當然,投資相對淨利和淨資產被低估的股票會更好,因此各家證券都會定期挑選低本益比、低股價淨值比個股列表,並提供清單。可是,實戰投資和理論不同,被低估的個股隱瞞了一個尷尬的真相。

按照不同的時期,投資人可能會偏好低本益比或低股價淨值比。當市場流通性蓬勃發展時,會投資比市場平均本益比更低的股票。當特定產業處於上升趨勢,大家會找尋該產業相對平均本益比較低,也就是同業中較低價的股票投資。假設半導體業呈上升趨勢區間,整體產業本益比約為 10 倍,而同業中有某些被低估落在 7 倍左右的個股,他們就會考慮買進那些個股。我們描述此情形為「尋找領域中的廉價股票」。

如果本益比可以成為絕對標準,我們只要直接找出低本益比股票投資即可。但是,實際的交易中,合理的本益比有時會高估,有時又會低估。

延伸閱讀:選股時,如何找出會賺錢的企業?財報分析:成本分兩種,這種比例高的公司比較賺

韓國的 KOSPI 指數就是代表性的例子。雖然分析顯示全世界市場上漲時,韓國市場也會一同上漲,且由於相對低估的緣故,漲幅應會大於其他國家。但如果追不上其他國家的上漲,分析師又會說,這是因為韓國存在地緣政治風險,所以適用相對較低的本益比(儘管韓國的 KOSPI 有地緣政治風險,公司股東權益報酬率還是偏低,因此賦予低倍數也屬合理)。如果市場下跌,本益比變得相當低,這時低本益比代表的除了是買進時機以外,也可能代表了下跌的理由,甚至還會再繼續壓低合理的本益比並下跌。另一方面,2017 年在川普總統就任後,美國道瓊指數的市場本益比上漲到 23 倍,創下歷史新高。這是否算是高估呢?然而,市場專家們考量到美國經濟復甦狀態,預期還會再升高,這時他們認為 23 倍並非高估。

相較之下,2017 年同期,韓國市場本益比是 11 倍,卻沒有人認為這代表被低估,會有機會繼續上升。美國和韓國存在差異,而這個「差異」指的是分析本益比的核心。2000 年 IT 泡沫化時期,幾乎所有 IT 股的本益比都超過 100 倍,儘管倍數已經漲得非常高,也還是有不計其數的專家認為比起成長性,這樣的數字並不算高估。2015 年生技製藥熱潮期間,多數生技股的本益比達到 50∼100 倍,而當時大家都主張製藥產業是未來成長產業,至少要給到 30 倍以上。2016 年以後,生技製藥趨於疲軟,本益比降到 30 倍以下時,則認為當初對產業的未來過分期待,目前還不算是達到低價。

我們應了解市場的狀況、產業類別的狀況,並根據每個不同的條件,和橡皮筋一樣的靈活,計算出多樣且合理的本益比。尤其是絕對不可比較產業間的倍數,汽車業、IT 產業、製藥產業等的倍數絕對無法一致。目前汽車業的本益比合理約落在 6∼7 倍左右,但假如汽車業情況好轉,成為市場指標,那麼本益比便須提高到 10 倍才能計出合理的股價。2017 年 IT 產業狀況良好,成為指標時,相關產業的本益比給到 10 倍以上,更有資料顯示,其中一部分業績大漲的企業股票本益比達到 15∼20 倍,以計算目標股價。當產業和企業情況好轉,處在收益增加的區間,將會被賦予相較平時更高的倍數。所以,比起傳產,開發新技術、新藥的成長型公司自然會有較高的倍數。

不過,美國是 20 倍,韓國則是 10 倍,這是誰決定的呢?或者說,紡織業是 10 倍,汽車業卻是 6 倍,這些數字又是誰決定的呢?雖然我們可以透過理論基礎,根據利率與投資回收的概念來算出本益比,但仔細想想,其實最終仍是市場的決定。本益比的標準並非由特定人士來頒布,而是由加入市場的投資人們共同認可的本益比,最終成為所謂的「合理本益比」。由於投資股票就是投資未來的成長性,如果大家都覺得 100 倍合理並以此交易,那麼市場上合理的本益比許就會變成 100 倍。而在這之後,如果泡沫破滅,導致價格下跌,那時他們就會說:「是啦!100 倍確實屬於高估。」

股票投資是投資未來的價值,未來成長性高的時候會賦予高本益比。以結論來看,高本益比並非高估該股票,而是反映未來的成長,以及認為之後的股價會再上升的集體共識。

另一方面,若一支股票被以非常低的本益比交易,則表示不只是現在,未來也被視為沒有發展性。股票投資的重點在於投資成長型企業和未來價值,若只因為低本益比而硬要投資已停止成長的企業,是一種錯誤的投資。

本益比必須按照不同的產業類別,而提供不同的倍數,另外,同業之中互相比較倍數也有其意義。投資人要懂得「高本益比買進,低本益比賣出」。有些目前仍在成長的企業,雖然業績還不是很好,但得益於擁有的技術等資源,待一、兩年後業績轉好,現在的高本益比將變成低本益比。如果有一家收益為 100 億的企業,總市值是 5,000 億,可知目前本益比是 50 倍。可是,若一年後其收益暴漲到 1,000 億時,考慮到其收益,本益比將變為 5 倍。市場非常聰明,企業的未來收益若被預期會大幅增加,該個股的股價將會以高本益比交易。而假設未來收益將大幅增加,卻沒有反映到股價,將會有人積極買進。這些人持續尋覓收益將會成長的公司,並判斷目前是否套用合理的倍數。

有時候,我們也會以股價淨值比做為投資標準。因為這時候是以資產價值為基準,所以比起成長性,企業的現行價值更為重要。這種情形通常發生在經濟不景氣,國家、產業、企業成長不被期待時。或是當重大危機出現,企業的信用危機、破產風險變大時。1997 年遭遇外匯危機當時,韓國大部分的企業都陷入了破產危機,也有許多企業真的破產倒閉,但更多的是申請債務協商的企業,這些企業的股票也被列入管理。如果發生這種狀況,投資人將會斟酌企業清算價值,來確認是否可投資。他們關注的是,賣掉總資產的金額扣除總負債後,每股可返還多少資金。假如資產價值夠高,即使公司下市,每股淨資產也比現在交易價值還高,這時對投資人來說,清算反而是件好事。實際上,也有公司在未處於危機時,自願走清算程序,分配高於現值的金額給股東。

市場下跌且景氣不好的時候,常有低股價淨值比股出現。曾在 2015 年站上高點的成長型股票於 2016 年下跌時,所謂的「價值股」則強勢上漲。不過,股票的價值中其實也包含「成長價值」,因此以「資產價值股」來形容會更明確。在低成長低利率的情勢之下,韓國大型製造業股價落入持續下跌的走向。但從 2016 年下半年起,人們開始對世界經濟復甦產生期待感,當利率一升高,大家便開始對「與資產價值相比,股價被低估的股票」感興趣。

做為傳統產業股,產業狀況差強人意的造船、建築、汽車、鋼鐵等主要項目,當時的股價淨值比約是 0.4∼0.6 倍。0.5 倍意味著即便公司清算,也可獲得現價兩倍的財產分配。由於市場普遍擁有「股價淨值比至少要介於 0.7∼1 倍之間」的想法,讓這些股票的股價大幅上漲,並在大概漲了 40 ∼50% 後,進入修正期。不過,即使我們先忽略「計算股價淨值比時,所估算的資產價值可能存在很多錯誤」的事實,盲目投資低股價淨值比股也是一種錯誤的投資。舉例來說,如果投資一家擁有許多不動產,具有資產價值的企業,但是這家企業的主要事業卻是委靡不振,也無發展性,這項投資和等待這家公司清算沒什麼差別。具備大型機具的傳統產業的確有許多不動產,但並不表示公司股價能夠大幅上漲。就算可擔保其資產價值,但也不能保證未來的成長。

結論是,不只是本益比高達數十倍的成長股有投資風險,停止成長而導致本益比和股價淨值比走低的「資產價值股」,同樣也有投資風險。隸屬於成長產業群,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藥等成長性高的公司,資產價值最好低於 1 倍,因為發展初期的公司隨時都暴露在財務危機,假如股價淨值比低於 1 倍,表示投資穩定性有其保障。不過,大部分的成長股不僅是本益比,股價淨值比也很高。高本益比反映了對未來價值的期待,但是高股價淨值比代表的是,當該公司發展失利或面臨財務危機時,有很高的機率會破產。

另外,股價淨值比低於 1,本益比卻明顯低於市場平均的 10 倍,落於五倍左右的公司,則可視為成長停滯,我們如果投資這種股票,便難以期待股價會上漲。因此,我們須根據不同情況和時機,來採用本益比和股價淨值比兩項指標,並且判斷時要相對比較而不是依據絕對的數字。此外,盲從千篇一律的資訊非常危險,要能依照不同的情況靈活運用,才能使它們成為有用的指標。

作者介紹:朴秉昌(박병창)

韓國最強法人交易員。

1996年進入日銀證券,後於大宇證券和教保證券擔任多年分行行長,目前從國際部門轉至教保證券業務部門。站在股市的第一線,以「交易員」的身分作為證券業界的見證者。曾開發系統交易軟體MP+和智慧型HTS,並以一般投資人和金融公司職員為主要對象教育投資技巧。於韓國經濟台、Sampro頻道等主要電視台節目中,以最強的市況專家、投資教育專家著稱。

著有《懂圖表就能看見超短打買賣時機》、《股市學習》、《分時當沖》、《情侶理財》、《想成為有錢人就看緊股市》、《簡單的股市學習》、《Specu的股市筆記》、《行家的股市投資教科書》等,影片教學有「One Shot交易」、「特別的股市講座」等。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樂金文化《韓國最強法人交易員的獲利關鍵》

責任編輯/郭家宏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