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唱台語歌,竟「吸石灰粉塵」破壞喉嚨!蔡振南縱橫演藝圈30多年,道出對台灣的最大擔憂…

2018-05-25 13:02

? 人氣

在〈心事誰人知〉之前,他觀察到,1930年代有人寫「台灣歌」,到1940、50年代又改成日本歌謠,之後在外力因素下,中斷了約20年沒有台語歌曲,「檯面上」的台語變成非主流,主流的國語歌則從歌手白光的「宮廷式」國語,到楊小萍、陳蘭麗「台灣的國語」,接著是校園民歌,他形容這段時間的微妙變化,「台語和國語就是兩條平行線,沒有交集」。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傳統台語流行音樂偏好悲情曲風,在1990年代新台語浪潮的旗手林強、陳明章之前,蔡振南就是早期開拓台語歌曲市場的先鋒者之一,除了詞曲創作,他的滄桑歌聲特質更深植人心。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因而深受打動,邀請蔡振南在雲門舞作中清唱〈心事誰人知〉,當場撼動導演吳念真、侯孝賢等人,對蔡振南的歌聲印象深刻。

其實,蔡振南獨特的聲音特質,是需要代價的。他在16歲時就對爵士、靈魂樂深深著迷,那份癡愛讓他不惜刻意破壞喉嚨,大口大口吸入粉刷牆面的石灰粉塵,決心極盡所能把聲音弄成藍調(Blues,布魯斯)的韻味,這一外力破壞,男孩的聲音從稚嫩轉為沙啞,竟也巧妙的改變了他的人生。

蔡振南在第八屆金曲獎中連拿兩項獎座,為自已在歌曲界開創新天地,86年5月3日。(圖/中央社記者郭日曉攝影,文化+提供)
蔡振南在第八屆金曲獎中連拿兩項獎座,為自已在歌曲界開創新天地,86年5月3日。
(圖/中央社文化+提供,記者郭日曉攝影)

奪獎率百分百 期待台語歌走向世界

1997年,他參與製作並演唱的專輯《南歌》,是第一張奪下金曲獎最佳專輯的台語專輯,當年還拿下最佳方言男演唱人、最佳唱片製作人,隔年再以〈可愛可恨〉蟬聯最佳方言歌王,同時以〈花若離枝〉摘下最佳作詞人。

在他眼中,台語歌的滄桑感其實就是Blues,「所以我唱了很多靈魂歌」。蔡振南回想當年當歌手錄唱片,「最賭爛」的是樂隊先做好再叫歌手配唱,他的錄音過程則是十足霸氣:「我會先清唱,再送去編曲、配樂,讓他們先聽我的歌被感動」。南哥的音樂世界和一般歌手大為不同,藍調精神的互動和回應,絕對是必要的。

連兩年報名金曲獎就入圍5項,百分之百拿獎,從此之後,「蔡振南」這個名字在台語歌壇的影響力已無需贅言。然而,他也不再以金曲獎光環滿足。南哥用冷靜的口吻淡淡地說,後來的金曲獎,他就沒再報名了。

蔡振南知道,唱片市場競爭激烈,他寫的歌有時不適合自己唱,他唱的歌也不一定是出自自己之手。他坦言當時對台語歌有些失望:「過去再怎麼大賣,我都還是對我的作品不滿意,因為並非是我喜歡的內容,而我喜歡的音樂反而被藏在別的歌裡使用」。

他明白,憑一個人的力量加上環境因素,無法讓他實現對音樂的理想。到現在,其實他還有很多作品未曾對外發表。

「我一個人也不能改變世界,我是誰?我憑什麼? 不過我知道,台語並不是只有這樣,我希望台語歌再過10年,可以跟世界所有的音樂一樣,有多元的面貌。」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