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歲月是把殺豬刀,戲院經營也不例外。人工手繪電影看板逐漸被電腦輸出印刷技術取代,錄影帶、光碟的崛起,更帶來戲院倒閉的風潮,突然間,保留手繪風格的全美戲院,成為台南戲院中罕見的異數。
手繪電影看板風潮再起 開辦研習營
走過半世紀,全美戲院的手繪電影看板故事說不完。早年全美有駐院畫師,就在戲院前走廊作畫,每週都要有新的手繪看板掛上,直到播放廳數從1廳增為2廳,錯開上檔時間後,上掛手繪看板時間,才得以拉長2週至3週,畫師也不用忙得焦頭爛額。
全美戲院的畫師歷年來也有不少人,如今是顏振發,想看他,很簡單,只要到全美戲院對面的騎樓,無時無刻都能看到他盯著海報在作畫,路人好奇駐足拍照,也影響不了他,身心靈似乎已完全投入眼前的畫布。
在手繪電影看板遭漠視時,顏振發既擔心靠這項技藝無法過活,又煩惱手繪可能失傳,現在他站在路旁指導手繪研習營時,卻又說「這一切已不重要」,似乎對手繪風潮再起深具信心;他已收了徒弟,甚至有一個年輕人每天跟在顏振發身旁學畫。
全美戲院又受到關注,其實是很多元素混合催生的化學作用,李安、老戲院風味、媒體報導,但轉折點是手繪研習營,坐在戲院2樓的吳俊誠,看著正在對街作畫的顏振發說,這是他的點子,也成功地說服顏振發指導研習營的成員。
開辦3年多的手繪研習營,地點就在全美戲院對面停車場空地,課程是每週4堂,每堂3小時,課程內容只是畫一張電影看板。說來好笑,參加研習營的人,超過9成不會畫畫,只是單純地有興趣。一名蹲在路旁的女學員,一手拿著電影海報,一手以畫筆指著全美戲院說,她每天都會經過戲院,看久了,興緻也來了,就報名作畫。
全身是各色水彩的顏振發,擦掉不小心沾在臉上的顏料,在研習營成員作畫的狹窄空間來回走動,有時看不過去,趨前教導學生畫兩筆,話不多,總是恰到好處,學員也不在乎路人指指點點、品頭論足,看起來很開心。
不管如何還是要走下去
採訪過程中,鑽研老建築的文史工作者蔡顯隆被邀請到場,吳俊誠介紹,蔡顯隆對台南的戲院有研究。蔡顯隆隨即提起,全美戲院和台南林百貨創辦人林方一有淵源,吳俊誠笑著說,不知道是真是假。
原來全美戲院這棟建築物曾是林方一的住宅,當時林方一從日本來到台南,開設吳服店賺大錢,陸續在台南置下房產,全美戲院就是其中之一,但林方一49歲過世,遺孀在二戰後被遣返日本。蔡顯隆力勸吳家把這段故事寫進全美戲院的歷史。
蔡顯隆在2樓辦公室說著說著,又到了電影播放時間,剪票員打起精神迎接新的場次,影迷看著售票口上方時刻表,思量著是否要入場,還是乾脆租電影光碟回家躺在沙發上,瞬間的考量,決定老戲院未來的命運。
看著倉庫堆積著數千張電影海報、膠卷播放機、釘在牆上的「脫帽」、「禁煙」牌子,全美戲院有股滄桑的憂鬱,空氣的流動顯得很沈重,但吳俊誠說,老戲院本身就是種價值,不管如何,全美還是要走下去。
文/張榮祥
本圖、文經授權轉載自中央社文化+(原標題:【當期主題】台南全美戲院:李安的電影起點 手繪看板獨樹一格)
責任編輯/陳憶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