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愛吃蛋、討厭西餐,還曾為此跟宋美齡大吵一架!揭蔣中正不為人知的飲食秘辛

2022-07-26 16:23

? 人氣

毛福梅:美食製造者

毛福梅(左)、蔣介石母親王采玉(中)、蔣介石(右)與蔣經國(蔣母抱著)。(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毛福梅(左)、蔣介石母親王采玉(中)與蔣介石(右)。(圖/取自維基百科)

蔣介石品行不端的作風,隨著年齡漸長才有所收斂。14歲時,娶了大他5歲的毛福梅,這是傳統婚姻下的產物,他們毫無任何感情基礎,只是生搬硬套成一對。蔣介石不怎麼喜歡毛福梅,但對她的料理能力給予一萬分肯定。毛福梅是傳統女性,擅長各式地方料理,如豆腐乳、臭冬瓜、雞汁豆腐、雞汁芋頭、寧波湯圓等美食,讓蔣介石能在老家嘗盡人間美味。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浙江奉化東臨大海、西靠高山,盛產的美食非常多,蔣介石長大後南征北戰,很少回到家鄉,但家鄉獨有的滋味,他一刻都沒忘。蔣介石吃飯常配的三道菜――芋頭、黃瓜和鹹魚,就是源於奉化。

芋頭:奉化的山脈交接地帶,芋頭長在高山峻嶺中,當地有句出名的口頭禪「走過三關六碼頭,不及奉化芋艿頭」,意思是吃了外地很多東西都不及一口奉化的芋艿。

醃黃瓜:這是蔣介石兒時的美好回憶,冬天的浙江天氣冷、風又大,農作物無法生長,只得靠醬瓜等應對。醬瓜的製作非常簡單,把洗乾淨的小黃瓜丟進鹽水,封入罐子醃製一年即可。撤退來臺初期,由於沒引進黃瓜,蔣介石還特地運了一批日本進口的黃瓜備著吃。

鹹魚:奉化臨靠大海,漁業發達,因此有各式各樣的魚類料理,其中以魚腥味非常重的鹹魚為名。晚年負責載運蔣介石往返桃園的轎夫也喜歡吃鹹魚,身上腥味很重,很多人以為蔣介石會被熏得大發雷霆,沒想到他上轎後用鼻子不停地吸,感到非常高興。

日本之旅:又少又難吃的糧食

蔣介石與毛福梅相處的日子不長,19歲那年,蔣介石跑到日本東京遊學,這段期間是他伙食品質最差的一段日子。他就讀於專為中國留學生開辦的振武學校,伙食常是粗劣的舊糧陳米,條件苦不堪言。尤其進了聯隊,每個士兵每餐規定只能吃一碗米飯,而且僅有幾片鹹魚和鹹菜下飯,只有特殊節慶和週末,才能吃到新鮮蔬菜和肉。

蔣介石在日本學到了很多事情,包括基本的戰略能力、領導能力等,他在這段期間一改貪玩的個性,變得自制起來,就連吃飯都變少了:我們一般留學生,原先在振武學校讀書時,吃飯沒有規定,普通人總要吃三、四碗,到了聯隊裡,突然要減少食量,大家豈不是要餓肚嗎?事實上在初入伍時,大家都感覺吃得不夠,但到了一個月後,習慣成自然,就都不感覺不足了。

不過,蔣介石沒有完成振武學校的學業,因為辛亥革命爆發,他急忙歸國,利用先前所學,率領一百多人的敢死隊直接攻入浙江巡撫衙門,生擒巡撫曾韞,一時名噪全國,成了革命英雄。

上海:牙齒惡化的開端

中華民國成立後,蔣介石沒有因此一躍成為政壇領袖,事實上,他發展得不是很好,有很長一段時間無所事事混跡於上海。他本來想在廣州的民國軍政府幹活,但因為自己是浙江人,和廣東派不合,屢次遭到將領們排擠。蔣介石內心感到無比苦悶,鬱鬱不得志。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