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依附的人常常會覺得,自己在跟別人相處時,會在內心擔憂另外一半,會想像自己不被愛的感覺,會覺得分離與失去的時候特別不安,也因此害怕分離的發生;而逃避依附的人則是會不容易跟別人產生親密的相處,因為不同於焦慮的人事相處發生的時候而產生不安,逃避的人是用行動迴避相處可能產生的壞處,他們很難信任別人,也會害怕跟別人靠太近。
你跟手機也能產生某種感情依附,因為它就像某個人的延伸
所以,人與人相處會產生某種依附狀態,而當我們把手機當作是自己生活中的某種類似人一樣的物件時,我們也會對其產生某種依附狀態。表面看這是一種手機依賴的狀態,但事實上手機的狀態更為複雜,因為現今太多的人際互動關係是透過手機完成,而手機也是溝通與相處的渠道,所以與某個人的依附狀態,也可能透過擬人的思維延伸到手機上,就好像手機也是對方講話的工具一樣。
有趣的是,心理學家們透過這兩種心理學概念的思考,想著是否我們對手機的依附也跟與人的依附有關。如果你是一個安全依附的人,你又會如何對待手機,而如果你是一個焦慮依附的人你又會如何對待手機。而這或許可以說明為什麼我們會對手機如此焦慮不安的狀態,以或許是為什麼有些人可以輕易地對手機斷捨離。
心理學家Bodford認為對於手機會產生焦慮依附的人,也確實更容易把手機擬人化,把手機作為人際互動的唯一管道,或是想像中的代理人。這種對手機的焦慮依附有一種急著想要獲取回覆或答案的不安,而這樣的人通常也會在人際互動上是比較焦慮依附的,他們比較容易在腦海想像,對方沒有回覆訊息或郵件是因為某些不好的因素,而因為對回復狀態容易產生焦慮不安,所以也會時常想要檢查手機,看手機裡的訊息與資訊。
其實這種關係或許是雙向的,當你對手機有這種類似成癮般的不安時,你總是想要第一時間回覆訊息,或看到別人的回覆,因此你很焦慮地一直檢查手機,一直在滑手機,其實有可能是因為你在人與人相處上也是這種狀態,你害怕分離,你也在腦好會想像,你想要接近人,但卻又在接近時無法舒適地相處,你會有一種關係會不順的想像與不安。
所以,應該可以說,當你對手機的使用總是焦慮不安,沒有手機時會很焦慮,別人沒回的時候也會很焦慮,你總是在滑手機,傳訊息,探索別人可能的新動態,或許可以反映著你其實在日常生活中就是這樣談感情的,你把手機當成人,當成人的某一部份,所以對它產生焦慮,產生不安,也因為你就是與人相處會焦慮的人,所以會把手機當成得以讓你不安的對象。
參考文獻:
Bodford, J. E., Kwan V. S. Y. & Sobota, D. S. (2017) ‘Fatal Attractions: Attachment to Smartphones Predicts Anthropomorphic Beliefs and Dangerous Behaviours’, Cyberpsychology, Behaviour and Social Networking, 20, (5), 320-326.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pinsoul(原標題:你如何用手機,反映著你如何談戀愛?)
責任編輯/蔡昀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