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夏天天氣高溫炎熱,慢性病族群卻更要適時補充水分,因為高溫除了讓人中暑以外,還會誘發心血管疾病。中醫師賴睿昕說明,酷熱的夏天更容易造成血壓不穩定,中醫認為血壓穩定的高不可怕,很多老人的血壓都是保持140~150,可怕的是血壓高高低低像坐雲霄飛車,這比持續高血壓對血管所產生傷害還要大。夏天在舒適的溫度下,血壓會較低,但如果溫度偏高過熱,血壓會反射性的升高,特別是常會在冷氣房中進出,從高溫環境一下子進入低溫冷氣房,血管驟然收縮,血壓突然改變,中風、心肌梗塞的發生風險自然就增加。所以縱然是夏天,門診上仍不乏血壓突然升高的病人,這時中醫常常使用耳尖點刺放血救急,這時頭暈腦脹的狀況可以快速減緩。
流汗、脫水血液變黏稠,導致腦部供血不足
另外,賴睿昕中醫師也提醒,三高患者要特別小心高溫造成的腦部供血不足,因為身體缺乏水分又大量流汗,血脂、血糖增高導致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速度減慢,致使腦組織的供血減少,出現頭暈,記憶力不集中,健忘等。腦部供血不足更容易在老年人身上引發中樞神經退化,出現認知功能、記憶力、思考能力衰退,而阿茲海默症與帕金森氏症,在天氣炎熱又沒有空調的情況下,也可能惡化,這類型的中樞神經退化早期治療是關鍵,如果夏天感覺身體有些許異常,如手會不自覺地顫動等就要特別注意。細微的神經損害,雖可藉現代的肌電圖、醫學影像等檢查進行了解,但並不是所有問題都能經由檢查檢出,部分神經早期退化的潛隱病變,能由檢查而確診的並不多見,多數容易被病人忽略。
神經退化不見得會有症狀的出現,即使有像手指不自覺地輕微抖動、情緒變化、偶發性跌倒等,很容易就被輕忽,導致退化情況愈來愈嚴重,症狀愈來愈明顯,等到精密醫學檢查發現有明顯變化時,病情已趨於嚴重。
第一時間補充水分,這些中藥化瘀阻、緩解症狀
這種時候首先需要補充水分來降低血液的黏稠度。賴睿昕中醫師表示,中醫通腦竅,化瘀阻的中藥如丹參、天麻、石菖浦、荷葉、紅花來緩解腦供血不足,而三七,葛根具有多種保護血管的功能,它能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從而有效地防止血液過於黏稠,讓血液流動更加順暢,阻止了供血不足的可能,所以中藥在改善腦部供血不足引起的頭暈痛,失智,與輕微神經退化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醒腦紓壓消暑飲
材料:天麻5錢、葛根5錢、菊花3錢、淡竹葉3錢、決明子3錢。
作法:將葛根5錢、淡竹葉3錢、決明子3錢放入約3000c.c的水煮滾20分鐘,再將天麻5錢、菊花3錢放入關小火煮10分鐘,放涼即可當平時保健飲品飲用。
天麻久煎則無力,所以要後下,具有穩定降腦壓的功效,菊花疏散風熱、清肝明目也是不能久煮、葛根可以當作中醫的肌肉鬆弛劑,對於頸部的循環非常有幫助,淡竹葉對於清暑熱有非常好的功效,決明子可以消食化積,潤腸通便,預防天氣炎熱引起的腦壓增高。
搭配頭部按摩
可用雙手指腹全頭按摩,然後加強按壓百會穴(兩耳往上交會至頭頂處)、太陽穴(眉尾和眼角之間的凹陷處)、風池穴(在後頸部兩側,髮際與脊椎外側筋處),促進頭部血循,緩解夏天因為溫差造成的頭暈、頭痛。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健康醫療網(原標題:夏天高溫、熱氣蒸騰 居然會增加中風、心肌梗塞風險)
責任編輯/梁溶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