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曬、水洗、蜜處理法,到底有什麼不同?3分鐘帶你認識咖啡豆的加工處理法!

2022-08-28 11:00

? 人氣

以上處理法的發酵入味程度依序為:

日曬>蜜處理>去皮日曬>水洗>濕刨法>機械脫膠法

發酵愈重,酒酵味與醬味愈重;發酵愈低愈雲淡風輕,過猶不及。低海拔咖啡的芳香前驅物較少,可借助發酵程度較高的日曬與蜜處理,增香提醇更易喝到微生物代謝物的風味;反之,高海拔咖啡本質較佳、前驅物較豐,採用水洗更易喝到乾淨的地域之味。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若在日曬、蜜處理或水洗過程中,抑制氧氣含量即為「厭氧處理」,若接種特殊菌種即為「菌種發酵」。厭氧與菌種發酵,旨在掌控微生物類別並提高其代謝物的風味,是近年挺火紅的另類處理法。

解析精品咖啡的造味秘密

咖啡果子一旦採收下來,生豆所含的糖類、蛋白質、脂肪、胡蘆巴鹼、有機酸、酯類、醇類、醛類、酮類、萜烯類等風味前體,已因品種、海拔、風土、氣候和田園管理決定了一大半,剩下的另一半風味物則由採收後的製程:發酵、乾燥、烘焙與萃取來決定其良劣。

小小咖啡果猶如一座化學廠,果膠層含有葡萄糖、半乳糖、果膠酸酯、蛋白質、有機酸;而包在果膠內的咖啡豆化學成分更複雜,含有數百種物質,多半是前驅芳香物,諸如纖維素、半纖維素、葡萄糖、果糖、半乳糖、蔗糖、脂質、咖啡醇、固醇、三酸甘油酯、蛋白質、咖啡因、胡蘆巴鹼、綠原酸、非揮發性有機酸(檸檬酸、蘋果酸、乳酸、奎寧酸)、揮發性有機酸(甲酸、乙酸、丁酸、己酸、異戊酸)。

光是生豆就含有200種揮發性成分,經過烘焙的熱解、聚合、梅納、焦糖、酯化反應,生成1,000多種揮發性化合物,一杯千香萬味的黑咖啡,所含有芳香物超過紅酒、茶、巧克力與香草,是成分最複雜的飲料。

烘焙是咖啡製程最大的造香機制,然而,烘焙所需的前驅芳香物,許多來自採收後的兩大生物代謝過程:1.種子適度萌發的風味代謝物;2.微生物發酵的風味代謝物。換言之,後製過程種子與微生物代謝物多寡與良莠,直接影響烘焙催香的結果。從鮮果到一杯咖啡的製程,莊園端的發酵與乾燥是僅次於烘焙的第二大造香機制!

作者介紹|韓懷宗

1956年出生於台灣高雄市
曾任職:
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雜誌中文版(1986-1990)
聯合報國際新聞中心(1990-2003)
西雅圖極品咖啡產品副總(1997-2001)
C⊃3;offee 咖啡誌總編輯、顧問(2016迄今)
正瀚生技/風味物質研究中心資深顧問(2017-2020)
譯作:
《星巴克咖啡傳奇》(1998)
《咖啡萬歲:小咖啡如何改變大世界》(2000)
著作:
《咖啡學》(2008)
《精品咖啡學上下冊》(2012)
《新版咖啡學》(2014)
《台灣咖啡萬歲》(2015)
《世界咖啡學》(簡體版,2016)
《第四波精品咖啡學》(2022)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寫樂文化《第四波精品咖啡學:新產區、新品種、新沖煮法,最全面的咖啡潮流聖經》(原標題:咖啡的芳香尤物)

責任編輯/梁溶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