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後中年」戀愛心理的日劇《倒數第二次戀愛》,男女主角中井貴一與小泉今日子,常以「出生於昭和年代的人」來糗彼此的年紀,小泉今日子打算到鎌倉孤獨終 老時,刻意找的是「昭和老民宅」,買下之後還要換上「具有昭和氣息的傢具」,隨著這部戲大受歡迎,「昭和氣息」也被賦予了新的生命力。
究竟「昭和氣息」呈現的是一種什麼樣的氣質呢?從年代來看,昭和時期從一九二六年到一九八九年,所幸,京都有好幾間在昭和年間就開業的咖啡館,直到現在都還很活躍,走訪這幾家咖啡館,或許可以一探所謂的「昭和氣息」。
去了幾間之後,我把這些在昭和年代出生的咖啡館,分成兩派;一派是樸實派,一派是華麗派,本來嘛,昭和時期長達六十四年,相當於一個人從呱呱墜地到垂垂老矣的歲月,人的思想、世界的潮流都翻了好幾番,風格本來就不可能統一。
樸實派有昭和五年在京都大學北門前開業的「進々堂」、昭和七年在寺町三条的「Smart Coffee」、昭和十二年上七軒附近由藝妓所開的「靜香」,還有昭和二十五年在河原町三条開業的「六曜社」。
現在看來有些低矮的桌椅、空氣中的咖啡香混合著淡淡的霉味、即使擦乾淨還是不太透明的玻璃……..,似乎是這些「昭和樸實派」咖啡館的共同寫照,雖然每一家咖啡的佈置不太一樣,但氣氛上,比較接近《倒數第二次戀愛》中,昭和老民宅的氣息。
要提醒的是「六曜社」,六曜社有兩個門面,一個是在地下室的「地下店」,另一個是一樓的「喫茶室」,彼此並不相通,昭和二十五年最初開業的是「地下店」一度在有了一樓的店面後,「地下店」變成了酒吧,大概是想喝咖啡的人太多,所以「地下店」又端上了咖啡。
「六 曜社」出名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就是一九六八年的日本學運,雖然該起事件起源東京大學的罷課事件,但影響所及,全日本都有大學生投入學運;當時京都立命館大 學的學運學生就經常出入「六曜社」,「六曜社」更因後來自殺的女學生高野悅子的遺書日記《二十歲的原點》而聲名大噪,在找「六曜社」資料的時候,看到「六 曜社」老闆有一段訪問,坦言他從沒看過《二十歲的原點》,都是聽客人說起才知道;對於老闆來說,如何做出好喝的咖啡,可能比了解客人腦袋在想什麼,更重要 吧!
被我歸類到「華麗派」的咖啡館,有昭和二十一年開業的INODA,以及同樣都在昭和九年出生,位四条河原町的「築地」,以及四条木屋町通的「フランソア喫茶室」(FRANCOIS)。
華麗派的氣氛比較像藝文沙龍,有趣的是,「築地」與「フランソア喫茶室」不但地點很近,且風格類似,都是紅絲絨的座椅、深色木飾牆壁、流洩的也都是古典音樂,簡直像雙胞胎!真要區別兩家店的差異,就是「築地」有個像羅密歐與茱麗葉故事中的小陽台,「フランソア喫茶室」則有個像歐洲教堂的超級大拱形天花板,據說當時會採用這樣的設計,是模彷歐洲豪華客輪大廳而有的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