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全球約生產1億4500萬袋咖啡豆,其中巴西貢獻了1/3的產量。但全球第二大咖啡出口國並非哥倫比亞或衣索比亞,而是盛產羅布斯塔(Robusta)咖啡豆的越南。自1986年後,越南共產黨政府決定在咖啡豆上賭上一把,提振國內疲軟的經濟。此後30年內,越南咖啡豆的全球市佔率從0.1%飆升到20%。但其經濟效益並非全無代價,這塊土地也尚未完全走出越戰陰影。
如今越南有260萬人受雇於咖啡產業,2012年出口總金額達38億美元(約新台幣1149億元)。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自1986年後放棄集體化經濟政策,實施改革開放,以求從戰後的經濟困境中脫身,咖啡產業也開始嶄露頭角。90年代間,咖啡產量每年以20-30%幅度成長,並確實地改善了越南經濟情況。1994年,全國仍有6成民眾生活於貧窮線下,如今則不到10%。
但咖啡豆並沒有讓太多人一夕致富,中原咖啡(Trung Nguyen Corporation)創辦人鄧黎原羽 (Dang Le Nguyen Vu)是少數例子。中原咖啡集團是越南最大咖啡零售商,2012年銷售額達到2億美元(約新台幣60億元),鄧黎原羽個人身價則被《富比士》(Forbes)估計為1億美元(約新台幣30億元)。越南平均年收入約為新台幣4萬元。
但鄧黎原羽認為,越南還可以透過咖啡豆得到更高額的獲利。絕大多數越南種植的咖啡豆出口到美國與德國,西班牙、義大利、比利時及盧森堡每年也購買約120萬袋的越南咖啡。但目前咖啡產業獲利不均,每20美元的產值中,咖啡種植國只能分到1美元。
鄧黎原羽計畫在2014年進軍美國市場,並打造越式咖啡的國際連鎖品牌。他說,「我們要把越南的咖啡文化帶到全世界。這並不容易,但我們希望能在明年與星巴克一較高下。」
越南人傳統上習慣喝茶勝過咖啡,加入煉乳調味的越式冰咖啡是特色之一,稱為「ca phe sua da」。「ca phe trung」則是一種類似卡布奇諾,但加入1-2顆蛋的咖啡飲品。還有有名的麝香貓咖啡(Kopi luwak ),是全世界最昂貴的咖啡之一。
與盛產阿拉比卡(Arabica)咖啡豆的巴西不同,越南主要生產的是羅布斯塔種的小果咖啡。這種咖啡豆顆粒較小,味道也較苦,咖啡因含量比阿拉比卡多一倍,常加工製成即溶咖啡或做混合調配用。阿拉比卡味道則較均勻,香氣也較佳,為講求風味的高級咖啡店愛用。
然而,越南咖啡農大多未受良好植育訓練。過多的施肥與灌溉,已幾近掏空土壤養分。據世界自然基金會(WWF)估計,越南自1973年已砍伐約1億356萬平方公里森林,其中相當土地轉而成為咖啡農地。越南境內許多土地也仍埋藏著越戰遺留的軍火,在中北部的廣治省境內,更有83%土地可能藏有未爆彈。在咖啡大亨重整世界版圖的決心中,可以肯定的是,「黑色金子」與越南經濟之間仍將保持相當密切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