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近4成國中小不滿六班!專家點出3個台灣教育現況:「非山非市」學校資源比偏鄉更少

2022-09-06 17:11

? 人氣

人口外移、少子化,導致全台小校愈來愈多,有將近四成國中小不到六班。(示意圖/取自photo-ac)

人口外移、少子化,導致全台小校愈來愈多,有將近四成國中小不到六班。(示意圖/取自photo-ac)

當台灣人口愈來愈少,教育就不能再用快速、量產、大班制的標準化模式,必須重視每一個孩子的價值,培養多元人才。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2022年幾則教育新聞,讓人怵目驚心:嘉義縣中埔鄉60年老校灣潭國小,舉辦最後一屆畢業典禮,送走三位畢業生後,剩下九位學生,將併入車程五分鐘外的社口國小。七月底各校準備開學,卻有學校等不到學生,南投縣有69所小學的小一新生不到十人,七所只有一位,甚至有三所沒有新生⋯⋯

人口外移、少子化,導致全台小校愈來愈多。根據教育部統計,十年前全台六班以下的國小有926所、國中99所,但2021年這樣的國小已增加18%至1091所,國中增加49%至148所,加總起來已占全台國中小的三成七(見下圖)。教室裡少少幾位學生,學習與生活缺少刺激,老師也感到孤單無援,更面臨十幾招都找不到老師的困境。

偏鄉的教育品質不穩定,影響孩子未來的人生選擇。2018年PISA(國際學生能力評比)測驗顯示,台灣十五歲學生的閱讀力,最好和最差有六學年差距;2015年TIMSS(國際數學與科學教育成就趨勢調查)也顯示,台灣鄉村地區四年級和八年級學習落後人數,是都市區的二到三倍。

(圖/親子天下提供)
2021年,全台6班以下國中小占三成七。(圖/親子天下提供)

現況1:家長對學校的期許在改變

當台灣人口愈來愈少,就不能再支撐需要大量人力、引以為傲的製造業,「現行教育模式,和我們期待設計出來、二十年後需要的人才是脫鉤的,」Google台灣前董事總經理簡立峰一針見血指出。

簡立峰建議,台灣要學習北歐發展知識型產業,把人力用到最少,「未來需要問答式或專題式學習,老師要引導學生尋找題目,不一定有標準答案,而是找一個『相對好』的答案。」

他從企業帶人的角度來看教育設計,提醒「第一」不該是「唯一」,「我要帶三十個人成功,不能設計一個機制只能有一個第一,讓另外29人都挫折。適性教學有多元目標、多元的學習方式,就能產生30個第一。」他肯定108課綱,某種程度是翻轉過去培養製造業人才的教育,來培養多元、創意人才。

父母對孩子和學校教育的期許的確在改變中。《親子天下》針對一千三百多位家長做的網路問卷顯示,家長期待孩子在學校學會的能力,已從過往追求成績,轉向非認知能力,能力排行依序為人際相處、批判思考、認識並能發揮自己優勢、自主學習、情緒管理,而接軌職場、學科專業等能力則被擺到最後(見下圖)。

「第一直覺很欣慰,家長已經覺醒,看到孩子面對未來的挑戰,需要非認知能力,這是課綱推動、教育改革的成果,」台北芳和實驗中學校長黃琬茹開心表示。但問卷也顯示,66%家長不相信學校能教會孩子這些能力,老師需要做很多改變。黃琬茹和許多老師、校長反應類似:「不能光靠學校和老師,家庭教育不能置身事外。」新北市教育局長張明文也說:「未來一定是親師合作,培養孩子的路上,沒有人是局外人。」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