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樂死合法化,誰會去申請?瑞士研究分析:教育程度高、經濟能力強的都會女性

2018-06-28 07:20

? 人氣

Euthanasi安樂死這個字源自於古希臘文,有善終之意,無痛無苦的面對死亡是人類自古就有的願望。以德語來查詢安樂死,卻是極少使用到這個字,出現的多是協助自殺(assistierter Freitod)或死亡協助(Sterbehilfe)。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安樂死與自殺在某種程度上是一件相同的事,而安樂死想做到的是讓有結束生命意願的人在死亡之旅中,可以準備好自己從容地與親友告別,揮別自殺的罪惡感,不留給後人無限遺憾。

瑞士執行安樂死平均年齡為78.1歲

出口(Exit)是目前瑞士最大的安樂死機構(或稱死亡協助機構),是一個民間協會的形式,最新的會員人數為110391人。

出口協會媒體發言人約克魏爾先生(Jürg Wiler)在一次公開的訪問中就表示:

「他的雙親皆患有重疾,都是經由死亡協助而離開人世,他的家庭有機會分別和他的父母安排人生的最後日子,把家庭裡棘手難解的問題開誠布公地說出來,這樣結束生命的經驗讓他放下心中許多重擔。」

目前透過出口協會執行死亡協助的個案,平均年齡為78.1歲。善終自主權是近年協會推廣的主要訴求,現代社會個人意識的提高,人們有權決定自己的學業、婚姻、事業等人生大事,善終應該也要屬於一個自主的人生選擇。

瑞士中央政府委託伯恩大學從1301件匿名的安樂死個案所做的一項研究顯示,瑞士女性選擇死亡協助的比例高於男性(740:561),此外居住在城市、教育程度高經濟能力強女性占相當的比例。城市裡的銀髮族接收訊息的速度快,也有管道接觸這類的機構,住在城市比住在鄉間更早有機會聽到這類的訊息,同時開始形塑自己的想法。等到自身有無法承受的病痛時,這樣的議題便不再陌生。

獨居老人、離婚者與重症患者尋求協助多

安樂死想做到的是讓有結束生命意願的人在死亡之旅中,可以準備好自己從容地與親友告別,揮別自殺的罪惡感,不留給後人無限遺憾。(圖/MIKI Yoshihito@flickr)
安樂死想做到的是讓有結束生命意願的人在死亡之旅中,可以準備好自己從容地與親友告別,揮別自殺的罪惡感,不留給後人無限遺憾。(圖/MIKI Yoshihito@flickr

另一項研究結果也顯示,獨居老人離婚者更有尋求死亡協助的傾向。換言之,與社會隔離深感寂寞是兩個尋求死亡協助的因素。另外,有無家人在身旁並不是年事已高的長者所考慮的。社會與家庭作為自殺防護網,只能保護到一定的年齡層。

官方研究1301件尋求自殺協助的案例中1093件是有重大疾病的個案,有半數是癌症患者,尤其是癌末病人為多。其他的無可治癒的重大疾病也包括帕金森症、肌肉萎縮症、神經系統疾病等等。也有早發失智症,儘管年輕,身體與智能退化嚴重。重症患者在生命的末期,意志之外,已經身不由己,病患和家屬身心都受煎熬。

研究計畫主持人伯恩大學艾格教授特( Matthias Egger)別指出,安樂死在瑞士仍是具有爭議性的問題,政府作為主管機關在監督死亡協助機構時,須特別檢查個案的病因和病史,不應缺乏詳細資料。面對死亡是面對生命的另一面,善終讓人走得了無罣礙是一個理想,慎終讓後人了解死亡與生命的意義是另一個學習。善終權議題所激起的對話,讓我們有機會思考自身面對死亡的態度,這是進入老年化社會不得不想的問題。凝視他人的故事,也正凝視未來。

文/方常均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安可人生(原標題:在瑞士誰需要安樂死?女性比男性多1.3倍)
責任編輯/蔡昀暻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