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聯準會激進升息影響,現在各類債券到期殖利率都遠高於年初水準,對於願意耐心長期持有的人來說,似乎是好的買進時機。離到期時間較短的短期債券價格較不易受到利率變化影響,長期債券則享有殖利率更高的優勢,現在究竟該選長債還短債?
1. 投資期間拉長,孳息重要度高於債券價格
債券長期報酬大多來自孳息:
投資債券收益可分成來自債券價格變化與孳息兩部分,當投資時間越久,孳息的重要性越高、債券價格變化的重要性越低。以上表為例,從1991年12月至今,最保守的美國公債總報酬是287%,其中來自孳息的報酬高達283%,債券價格報酬只有少少的5%;表現最優異的新興市場主權債券總報酬為872%,孳息與債券價格報酬分別為825%與47%,孳息同樣是整體表現好壞的關鍵。
2. 高通膨時期,長債優點消失
通貨膨脹率越高時,不同天期美國公債間利差越窄:
離到期時間越久的債券,面臨更高的違約與利率風險,而為了彌補這些額外風險,債券到期殖利率往往高於短期債券。如同前段所述,長期投資債券時孳息對於績效的重要性高於報酬,所以長期債券表現大多會優於短期債券。少部分例外就是高通貨膨脹率時期,當近10年平均通貨膨脹率越高時,期間美國長短期公債間的利差就越窄(無論是5年與1年、10年與5年、10年與1年都有一樣趨勢),持有長期債券的好處就越少。以近10年美國平均通貨膨脹率高於6%以上期間為例,美國10年期與5年期公債間殖利率差距只有少少的0.1%,遠低於平均通貨膨脹率低於2%時期的0.8%。
3. 高利率與高通膨的1980年代,短債表現優於長債
高通膨時期,短期美國公債表現不輸長債:
高通貨膨脹率時期,聯準會大多激烈升息來達成政策目標,因此,長債不僅享不到太多殖利率的好處,還面臨更高的債券價格大跌風險。以1978年至1990年期間為例,聯準會一度將聯邦基金目標利率升高至20%,天期越長的美國公債遭遇到越重的打擊(1979年6月至1980年2月,1至5年、5至7年、7至10年與10年以上美國公債分別下跌3.6%、9.8%、15.2%與19.7%);到期時間較短的短期美國公債除了價格衝擊較小外,還享受到孳息大幅增加的好處,表現自然優於較長天期的美國公債。
鉅亨投資策略
用短期債券基金降低利率風險:
除了公債外,目前其他風險債券也有類似趨勢(8年以上與1至5年到期美國BB級公司債券間利差從去年底的1.12%降至0.38%),建議以各類短期債券來度過通膨不知何時回到政策目標的不確定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