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代金融基金會與台灣法學基金會日前共同舉行「公益信託的今世與來世」研討會,邀請各界法律學者、實務專家針對「公益信託」制度做討論,如何強化公益信託的慈善公益;信託業者又應如何配合「信託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達到公益信託立法之目的。
台灣目前有250個公益信託,合計信託本金729億,其中少者1萬元,也有高達62億,超過10億有8個。外界對大型公益信託,常批評其公益未到位,卻享租稅優惠(公益信託財產的孳息收益)、公益捐助對象又回捐關係基金會及作為控股工具(以股票-有價證券交付信託或投資股票)等爭議。而中小型公益信託的公益績效如何?是否同樣不具公益效益?也同被質疑。
大型公益信託,常被譏為避稅管道、控股工具,而歷經媒體報導,監察院更提出調查報告,要求修法。完善公益信託法制度,至少涉及信託法、信託業法及租稅的稅制、稅政等層面,2021年初,行政院提出修正案,內容洋洋灑灑,雖增設許多防弊條文,但似乎遺漏了興利本旨,強化公益信託之公益目的。
前行政院院長、新世代金融基金會董事長陳沖表示,公益信託的性質、資產規模大小都不同,信託法修正若以”One size fits all”制定,恐限制多種類型的公益信託發展。台灣社會普遍對於信託的觀念不太認識,造成許多人看待公益信託兩極化,有人推崇,也有人覺得是逃稅的方法,並認為其並沒有充分發揮效果。行政院去年送出《信託法》修正案,目前仍躺在立法院。針對這項修正案,各方代表暗潮洶湧。如何讓公益信託上軌道,避免淪為「假公益、真避稅」的管道,這也是《信託法》修法的目的。
研討會上半場,由中正大學法學院教授兼院長謝哲勝擔任主持,與台灣大學法律學院專任教授王文宇、眾博法律事務所所長許兆慶、中原大學財經法律學系助理教授蔡鐘慶等人進行與談。座談會下半場,則以實務探討為主。由陳冲擔任主持人,與談人包括信託業商業同業公會秘書長呂蕙容、三信商業銀行個金處副總張齊家、KPMG 安侯建業永續長于紀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