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全世界皆受到衝擊與挑戰,疫情三年多以來,醫院在防疫前線作戰的同時,背後還有一群醫務社工默默協助醫護人員與病患家屬,成為醫師和病患的橋樑,更是醫護團隊及病患家屬的堅強後盾。
對於許多人來說「社工」一詞並不陌生,但是「什麼是社會工作?社工都在做什麼?」卻是許多人的疑問。事實上,在醫療團隊中,相較於醫事人員偏重在生理層面的訓練,社會工作者則是運用社會工作知識與技術,從心理層面來評估並處理問題,共同協助病人及家屬排除醫療過程中之障礙,幫助病人達到身心平衡、早日康復,同時也讓因疾病而產生的各種社會問題得以解決,是醫療團隊中不可缺少的角色。
「面對照顧病人,其實醫護團隊也有很多壓力,因為有社工在讓我們很安心…」
「社工是團隊最堅強的後盾,醫療服務過程中如果沒有社工,就缺乏了溫度與靈魂。」
這兩年在新冠肺炎疫情下,所有醫務社工除了本身的職責之外,更積極投入防疫工作,用專業療癒染疫病患及家屬的心,是醫療單位防疫戰線的最佳後盾;此外在重大災害事件發生時,如:太魯閣號列車翻車意外與高雄城中城大火事件等,醫務社工更成為受災者與家屬們的安定力量。
持續關注醫療環境的南山人壽慈善基金會,攜手中華民國醫務社會工作協會發起「南山醫務社工獎」,是全國唯一專為醫務社工所設置的獎項,除了肯定在第一線服務的社工,為他們加油鼓勵,也期許讓社會大眾能更加關注醫務社工的專業及奉獻,為社會帶來正向影響。
南山人壽慈善基金會表示,醫務社工的服務是全方位與多面向的,從臨床的個案服務到更深入社區提供在地化、多元化的服務設計,將醫療服務與社會福利結合,不遺餘力地擔任陪伴者、守護者的角色;身為安寧療護、器官移植、兒少保護、自殺防治、ICF鑑定等團隊的一員,社工們給予高品質的專業服務與陪伴,讓許多徬徨無助的病人與家屬,能勇敢面對未知、恐懼與不安,因應醫療環境的變化,醫務社工更積極投入病友團體的創新與運作,緩解病人因疾病造成的幽暗蔭谷與家屬的照顧壓力情緒。
「南山醫務社工獎」自2017年迄今已來到第五屆,從今年得獎名單可以觀察到,近年來,醫務社工積極從臨床個案服務更深入社區,提供在地化、多元化的服務設計;同時也因應新冠肺炎疫情,透過更多面向的方式提供社會心理服務滿足病人及家屬的需求,讓疫情期間的恐懼及擔心降到最低,醫院醫療資源也不因隔離和管制而顯得遙不可及;更透過獎項,發掘了許多醫務社工為弱勢服務、為社會奉獻的感人事蹟。
深入偏鄉,關懷弱勢族群照護
在山地和離島地區的偏鄉,醫療資源仍遠不及全國平均,今年獲獎的埔里基督教醫院和羅東聖母醫院,以社區型醫院服務偏鄉,因應在地需求,整合資源走入社區,發揮社會安全網的照護,成為偏鄉社區和醫療的橋樑。其中,羅東聖母醫院為緩解蘭嶼監獄戒護病人其因身分、經濟或家庭關係所形成之就醫困難,還發展戒護病人就醫支持系統,協助其家庭因應醫療決策,維護其醫療權益。
攜手多元創新,為醫療規劃個別賦能
得獎的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提供急重難雜罕等臨床社工服務,設置全台第一個「兒少驗傷暨醫療整合中心」為兒童病房導入各式暖心服務方案;衛生福利部八里療養院則倡議心理疾病去污名化,連結法扶基金會駐診「暖心門診」社工師專業服務,使案家獲得醫療及法律服務;衛生福利部嘉南療養院的吳淑玲以改變病人生命經驗為使命,發想與執行水耕工作坊及真人圖書館等許多創新方案,為排除精神病人復元障礙發聲與努力。
兼顧深度與廣度,發展全人健康照護
醫務社工還提供包括生理、心理、社會及靈性各方面需要的醫療照護,獲獎的新竹臺大分院、衛生福利部花蓮醫院以及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的王美晴,皆以醫務社工助人熱情與高度專業,從體貼之心出發,安撫患者徬徨不安的心情。
陪伴走過生命陌途,投入安寧療護
駐守在生命的最後一站,作為病人或家屬生命中的陪伴者,羅東博愛醫院的黃子明鼓勵末期病人及家屬把握當下交流情感與修補關係,讓病患感覺有人相伴同行,找到經歷悲傷的調適方法。另一位獲獎人臺中榮民總醫院的曾素薇致力於傳遞個人在安寧服務中滋養的能量,予以他們正能量活出愛和幸福的模樣。
整合地方資源,凝聚團隊力量
奇美醫院邱美珠建立全院癌症病人與家屬轉介照顧服務流程、創立急重症、各專科社工及重大災難事件的服務模式;光田綜合醫院張雅涵積極運用專業透過跨團隊合作,協助因失能需長期復健的病人走出情緒低落、無力感等的困境。兩人皆以其高度分工與專業化的脈絡,並帶領醫務社工建立在醫院的專業角色,是成為醫療單位的最佳後盾。
南山醫務社工獎除了肯定醫務社工的付出與貢獻,更能發掘醫療團隊中不可或缺、溫暖且堅定的力量,未來南山人壽慈善基金會也會持續宣揚在社會角落服務的感人故事,讓社會大眾看見更多醫務社工的專業及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