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染髮嗎?」馬斯克問。
一時手足無措的畢爾德回答沒有。馬斯克面試時常用的計策之一就是讓人出乎意料,看潛在員工如何反應。不過,他在畢爾德身上發現了瞎扯的天賦。畢爾德跟誰都能聊。所以迅速回神之後,他問馬斯克,「這是破冰台詞嗎?因為很有用。」
但馬斯克說他是認真的。他注意到畢爾德的眉毛很淡,而髮色較深。這位年輕工程師解釋這種落差很自然。不久,他們都大笑起來。
在30分鐘的面談,馬斯克探問畢爾德的背景,也分享他創立SpaceX的願景,要讓人類成為真正的太空文明。60年代NASA的「阿波羅登月計畫」成功激發了一波學生對數學與科學的興趣,導致那個世代有很多工程師、科學家和教師。但這個潮流到了20世紀末已經消退。畢爾德的世代是跟太空梭一起長大的,還有低地球軌道上的無窮革新,沒有「阿波羅號」探險家那樣大膽搏命。不像畢爾德,選擇主修真的因為航太(aerospace)按照字母順序列為理工志願的第一項,大多數酷孩子已經不搞太空了。他們喜歡醫學、投資銀行或高科技。
馬斯克是那些引領數位革命的人之一。他用PayPal協助讓銀行產業上網路。從通訊到醫療的每個領域,數位轉變開始加速。但是古板的航太產業似乎在倒退。美國和俄羅斯的公司仍在使用同樣幾十年前的科技把火箭射進太空,而且價格一直漲。事態似乎走錯了方向,所以馬斯克創立了SpaceX,如今一年後他想從基礎設計進入研發硬體。馬斯克想要畢爾德協助火箭的電子系統。
畢爾德坐在那個寒冷房間,有很多東西要觀察消化。他有個舒適的公職、光明的學術前途,還有活躍的社交生活。加入SpaceX會剝奪這一切。根據與卡索夫討論SpaceX的嚴苛環境,畢爾德知道來為馬斯克工作會讓他的人生天翻地覆。而馬斯克無法提供成功的保證。反正這麼小的團隊怎麼可能建造可以抵達軌道的火箭?以前從來沒有民間公司成功做到這種事,很多人嘗試之後失敗。這次面談之後,畢爾德懷疑他是否被灌輸了多半空洞的承諾。
過了幾天,他半夜一點鐘收到馬斯克助理瑪莉.貝絲.布朗(Mary Beth Brown)的電子郵件。他想要這份工作嗎?畢爾德發現這家公司有自己的運作速度。起初,畢爾德嘗試談判加薪。NASA付給他不錯的年薪6萬美元,加上他的學費。
SpaceX給得較少。為了跟遠見者工作的機會,以他能認同的使命感從事啟發性的計畫,畢爾德必須接受減薪。反覆考慮時,他想起高中化學老師王爾德小姐,她的人生目標清單很古怪。學生時代的畢爾德發現她在機會出現時會把握,完成在埃及金字塔下跳肚皮舞之類的項目。所以這個職缺吸引了畢爾德和他的冒險心,他決定抓住馬斯克的這個機會。畢竟,前往火星是困難到發瘋的目標。幾乎不可能,但並非不可能。